姑丈確診卻沒有病房,同住姑姑該怎麼辦?
網友提問表示,姑丈因為和確診者有接觸史,篩檢被通知確診了,要在家等待救護車帶去就醫,可是衛生局來電說暫時沒有病房,請家人先在家等待。但同住的姑姑是癌症待康復的患者,家人擔心姑姑免疫力差被傳染可能有危險,不知該怎麼辦?
未來確診者在家可能是常態
近日雙北感染病患超過5千人,每天確診者人數還以數百例增加中,醫院量能有限,日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臉書直播中也坦言「確診者住在家中可能會變成常態!」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透露,未來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也朝向放寬為「一人一室」,確診者只要能保持有單獨衛浴的一人一室,不再堅持一人一戶。那麼和確診者同住在家裡該怎麼辦?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建德提醒,首先仍要堅持確診者不能離開房間,而且確診者在家即使一人在房間,還是建議戴口罩。
確保獨立衛浴一人一室,確診者戴口罩
李建德說,「確診者戴口罩比旁邊的人戴兩層口罩還要更有用!」因為呼吸道傳染病通常還是以空氣媒介飛沫傳染為主,患者戴口罩可以避免飛沫污染室內物品,也能減少家人送餐時不慎接觸到室內遭污染的物品而傳染的機率。
當然家裡有確診者還是建議應該到檢疫所或醫院比較好,可是當衛生局還調派不出病房,確診者必須待在家時,還是應該要有專用衛浴設備。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證實新冠肺炎病毒會透過尿液、糞便傳播,但是科學家在患者的尿液和糞便中可以找到病毒,所以不宜共用衛浴設備。
如果只有一套衛浴,最好雙重消毒
如果家裡只有一套衛浴設備,確診者使用後一定要充分用酒精或是漂白水消毒過自己使用過的設備、環境。下一位使用的家人在使用前再消毒一遍,可以達到雙重預防的作用。
確診者需要照顧,採結核病居家隔離模式
如果還無法送醫的確診者有不適症狀,需要家人照顧。李建德建議可以採用「結核病居家隔離」的模式,和患者同處一室要戴口罩,接觸患者時可以戴拋棄式手套、不要有身體的接觸。使用的餐具、用品,都應該要分開,不能共用。確診者用過的餐具和用品,用肥皂充分清潔消毒。在結核病患者的照顧中,甚至要求患者的餐具等用品要高溫殺菌,新冠肺炎病毒比結核菌更脆弱,如果都能做到這樣的標準,就不必怕從確診者使用過的用品傳染病毒了。
確診房間設安全區,送餐不要接觸
如果確診者不需照顧,只需送餐和飲水等民生用品,最好設一個安全區。確診者房間門口設桌子,家人把食用和民生用品放在桌子上,確診者等關上門再過去拿食物和用品,彼此不要有身體接觸。確診者用過的垃圾需處理時,確診者先把垃圾完整包好放在門口,家人戴拋棄式手套再拿另一個垃圾袋把垃圾包好,不要外洩。處理完垃圾也要注意確實洗手。台灣的垃圾大多是焚燒處理,可以避免病毒傳播。病毒離開生命體最多只能存活4天,所以也不用太擔心垃圾會傳播病毒。
依照國外的經驗,確診者如果無症狀或輕症,等症狀解除隔離14天,其實也不用太擔心。但若曾照顧確診者,本人也要戴口罩、居家隔離14天,如果都沒有症狀,就可以安心了。
資料來源: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