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能在體外存活多久?塑膠材質上高達3天

2021年05月28日疫情新聞

為了進一步了解致病的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之外能夠存活多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組成研究團隊進行研究,透過裝置模仿患者咳嗽、打噴嚏產生飛沫,並偵測病毒在居家或醫院環境中,遺留在物體表面上的病毒究竟能存活多久。

新型冠狀病毒從美國一名患者中分離出來的SARS-CoV-2病毒。圖片來源:NIAID RML)

結果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塑膠表面存活得最久,高達72小時,其次是不鏽鋼表面的48小時,也就是說,一旦病毒沾染上塑膠製的各種日常用品和扶手、門把等等不鏽鋼設施,比較容易透過接觸將病毒傳播給下一個人。

至於病毒如果落在厚紙板上,最多能存活24小時,在器上則更短,最多4個小時就驗不到病毒的蹤跡了。

銅製品新型冠狀病毒在銅器上存活時間最多4個小時,比塑膠、不鏽鋼還短。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此外,研究團隊也用儀器製造PM5.0(5微米)的懸浮微粒,模擬霧化環境下病毒的存活情况,結果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最多能在噴霧中存活3小時。

(圖片來源:鄭佳玲製圖)

對此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認為,病毒大小在0.1微米等級以下,也就是PM0.1左右,可能吸附在噴霧微粒上,飄散在空中,這樣的「氣溶膠」雖然看起來生存時間短,卻是最直接感染的途徑,可穿透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內,殺傷力最大。不過他也補充,大部分的病毒還是隨著飛沫來傳染,因此,配戴醫療口罩仍然可以阻擋,但若是醫護人員,N95會是比較建議的配備。

研究團隊也把這些數據和SARS-CoV-1做比較,結果發現,兩者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相近,但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力卻高出許多,NIH研究人員推測,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播病毒是重要關鍵。

NIH的建議包括:

  1. 避免與生病的人密切接觸。
  2. 避免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生病時待在家裡。
  4. 用紙巾蓋住咳嗽或打噴嚏,並將紙巾丟進含蓋垃圾桶。
  5. 常用清潔劑和抹布消毒常觸摸的物體和表面。

資料來源:這裡

相關新聞

運動易喘體力衰退 童確診康復出現心律不整

再來關心新冠肺炎,雖然進入後疫情時代,但確診後的長新冠,仍然要多注意,尤其是兒童,常出現的症狀除了長期咳嗽、注意力不集中,有些甚至還會有心悸、心律不整。台中就有一名9歲孩子,確診康復之後,還是覺得胸悶胸痛,或是運動過後出現呼吸困難,就醫後才發現,是心律不整。 9歲的恩恩,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體力大不如前。 中國附醫中醫兒科主任 賴琬郁:「(恩恩)經常會覺得胸悶、胸痛,而且他只要稍微運動一下,他就會覺得心跳跳得很快,媽媽有時候幫他量,會發現心跳有時候是60下,有時候又會跳到120下,所以他很緊張。」...

今日新增9980例本土、42例死亡!確診康復半年後「肺部竟長出肺結節」,醫師示警3種人要小心

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期在臨床上發現,感染COVID-19半年後,肺部會產生新的肺結節。(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宣布有本土確診9980例,境外移入208例,總共10188例確診(包含42例死亡)。 確診後身體會完全康復嗎?除了副作用以外,身體還有什麼影響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於臉書發文透露,近期在臨床上發現,感染COVID-19半年後,肺部會產生新的肺結節,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

「長新冠」破百例!女染疫康復仍咳到沒朋友 醫警告7症狀應就醫

指揮中心8日表示,長新冠病例數破百,而Omicron後遺症症狀較為多元。(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新冠疫情延燒全台,至今已累積262萬人染疫,雖有99%的人皆屬輕症,但染疫後造成的「長新冠」後遺症卻引起各界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8日)指出,長新冠病例已達3位數,因此若染疫後出現胸痛、胸悶、喉嚨痛、頭痛、疲倦、腦霧、肌肉痠痛等症狀,要多加留意。  ...

長新冠不只咳嗽、記憶減退!醫警嚴重恐肺部纖維化「這些族群」當心

45歲陳女士過去有氣喘的病史,平常有登山、健走的運動習慣。去年底陳女士確診新冠肺炎,康復至今已超過1個月以上。雖然症狀已改善,但偶爾還會乾咳,且感覺體力虛弱,尚未恢復至確診前的狀態,於是至醫院就醫。後續根據診斷為後新冠病況,醫師針對其症狀進行藥物治療,如今已順利康復。 2成染疫民眾 康復後症狀持續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超過3年,雖然現在各國逐步解封,但全球染疫人數依舊持續攀升。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庭嘉說明,感染新冠肺炎後,經過前面4週的急性期,大部份成人會從新冠肺炎的症狀中痊癒。 延伸閱讀:...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