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破壞腦部,有人沉默不語、有人能與神明溝通,恐罹患類思覺失調症

2023/04/24疫情新聞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80期

 

文/畢翠絲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至今已逾三年,長新冠除了倦怠感,還可能發生嗅味覺失靈、呼吸急促、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外,更令人擔心的是,病毒還可能會破壞大腦神經系統,造成精神異常!醫師發現,近半年來,出現數位確診後「類思覺失調症」患者,染疫後短短數週之內,變得沉默不語,或反覆做出沒意義的行為,有人甚至「獲得天啟」,可以跟神明溝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表示,目前收治過的患者中,有的人覺得被他人監聽監視,特意把手機鏡頭用貼紙遮住(被害妄想)、有的則是抄了學長姐留下來的報告之後,認為自己對不起指導老師,擔心學位被撤銷(罪惡妄想)、有的人則是在工作會議中曾酸過同事一句話,事過境遷後卻突然擔心被告妨礙名譽,恐怕要吃牢飯(被害與罪惡的混和型妄想),也有的個案是出現了典型的宗教與誇大妄想,在確診後被「靈魂開竅」,能跟神明溝通無礙。

 

確診後出現精神症狀,妄想內容豐富

這些患者的共通特徵就是,妄想內容十分豐富,自成一套故事,在專業引導之下可以講得頭頭是道,不像失智症患者的單純型妄想,例如失智症患者雖然抱怨外傭偷了自己的錢」,但前因後果卻講不出個所以然。鄭勝允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會表現出一系列紊亂的認知、情感與行為。

 

「正性症狀」的表現包含妄想、幻覺、語無倫次、反常與不安(患者有,但一般人沒有的症狀);而進入慢性期,則是「負性症狀」主導病程,此時患者會變得缺少情感、不說話、失去幹勁、對於活動沒有興趣、動作緩慢(一般人有,但患者失去的能力);而認知功能也可能因病受到影響逐漸退化。通常這些精神症狀的形成是緩慢、漸進的,但這些確診新冠後出現精神異常的患者從正常到發病,時間相當短暫,令人匪夷所思。

 

堅定自己是神的使者,到人間解救眾生

鄭勝允說明,思覺失調症患者思緒紛飛,想法與邏輯天馬行空,容易做奇怪的聯想,或傾向用字的發音做聯想,在精神病理學上叫做「音韻連結」。例如,當醫院邀請患者來聽演講時,有些患者會因為「講」這個字跟蔣中正或蔣萬安的「蔣」音同,因此認為這家醫院鐵定是蔣家人開的。也有些患者在罹病初期特別喜愛鑽研哲學、玄學,導致後來成為宗教狂熱分子,甚至認為自己是神的使者,奉差遣到人間解救芸芸眾生。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妄聽,在生病初期會在耳朵旁聽到一些機械式的聲音,例如鼓聲、鐘聲等等,接著慢慢地變成能聽到有人在說話的聲音。一開始聽不清楚對方在講什麼,但隨著病情惡化後會逐漸聽清楚內容,頻率也會愈來愈頻繁,甚至這些聲音會有自己的名字,例如附近的惡鄰居、帥氣的政治人物、已逝的父母、三太子與多拉A夢等等。

 

妄想則通常從錯誤的邏輯開始,久而久之這些封閉式的思維就會自成理論。以前面的「講」、「蔣」為例,若患者的政治立場偏綠,則在「赫然察覺」醫院是蔣家人開的之後,則可能會繼續推論出「自己是遭政治迫害才被送進精神病院」的錯誤歸因,此時即可稱之為「妄想」。

 

讓我們將話題回到這些感染新冠病毒後精神異常的患者身上,這些患者病情演變的速度太快了,雖然過往都沒有精神疾病史,職業、社會功能也相當良好,但確診後數週之內便經歷了思覺失調症患者數年的病程!但精神症狀「快轉的速度」讓鄭勝允深感不可思議。而在這幾位患者住院期間安排的腦影像學檢查,卻又找不到任何腦部發炎感染、腫瘤的跡象!透過刪除法,除了新冠病毒能誘發或加速思覺失調症之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此一現象。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把握初發病的黃金期

鄭勝允說明,找遍全世界的醫學期刊,對於新冠肺炎確診後的患者導致精神病的報告不多,但絕大多數也跟臨床觀察到的一樣,九成以上會以妄想為主要表現。推測致病機轉,可能為病毒入侵神經造成一連串發炎免疫反應所致。但可怕的是,似乎在無症狀感染者身上也會出現,意即並不是確診時感冒症狀不嚴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由於目前沒有這種疾病預後的相關報告,鄭勝允起初將其視為短暫型精神病,使用較弱效的抗精神藥物,但症狀壓不下來,直到改用強效藥物後,患者的症狀才獲得不錯的改善。但經過數個月的門診追蹤,幾位患者的負性症狀愈來愈明顯,例如不重視衛生,不洗澡、不洗頭,頭髮變成一條一條的,暗示著患者正往思覺失調症的慢性病程前進。

 

以思覺失調症的初次發病而言,通常建議需要治療九到十二個月後才能慢慢停藥,而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達到完全復原。但每位患者的症狀嚴重度、病前功能、家庭支持系統、所面臨的壓力都不一樣,故九到十二個月後是否能停藥,其實本來也就存在變數。

 

另外,也因為都是近半年開始才觀察到此類確診新冠後出現精神異常的患者,所以目前尚未有患者可達到停藥的標準,故臨床上也無法預測這些患者停藥後是否又會再度復發,若太快停藥可能會導致再次出現精神異常,反而對日常生活、工作、腦部功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鄭勝允建議,是否能停藥需患者親自與醫師做進一步仔細的討論。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猴痘週增13例本土 北部風險高5月前是關鍵
歡迎加入[病不毒 空氣濾網]粉絲團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芬蘭科學家首次解析「巨型病毒」直徑約200奈米 發現更多未知病毒

芬蘭科學家首次成功分離出一種全新的巨型病毒。(示意圖/翻攝Pexels) [周刊王CTWANT] 芬蘭科學家首次成功分離出一種全新的巨型病毒,並將其命名為「於韋斯屈萊病毒」(Jyvaskylavirus),該項重大發現顛覆人們對巨型病毒地理分佈的既有認知,也為病毒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提供了嶄新視角。 根據外媒報導,研究由於韋斯屈萊大學奈米科學中心主導,研究團隊在分析環境樣本並將其與卡氏棘阿米巴變形蟲進行培養時,首次發現了這種病毒。...

比流感大兩倍!芬蘭發現巨型病毒 證實北歐廣泛分佈

芬蘭科學家首度於本土發現一種巨型病毒。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芬蘭科學家首度於本土發現一種巨型病毒,並將其命名為「于韋斯屈萊病毒」(Jyvaskylavirus)。這項由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奈米科學中心主導的研究顯示,這類能感染阿米巴原蟲的龐大病毒,在北歐土壤與水域中的分佈可能比先前認為的更為廣泛。...

豬傳人流感病毒現蹤!專家警告恐爆大流行 多數年輕人無免疫力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H1N2」流感病毒在豬隻間流行,且具備多項與大流行潛力相關的特徵。該病毒屬於「1C H1N2」譜系,原為禽流感,後感染豬隻,近期更在人類身上被檢出。專家發現,這種病毒能感染人體呼吸道細胞,並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同時能逃避免疫反應。根據去年《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大流行風險架構,1C H1N2被列為高風險病毒,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不只甲狀腺亢進!40多歲氣喘女流感當一般感冒 咳不停3周不治!

繼上周40多歲有甲狀腺亢進的女性得流感引發甲狀腺風暴快速致命以後,上周有10人因流感重症死亡,其中最年經的還是一位北部40多歲女,本身有氣喘病史但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咳嗽當成一般感冒,當咳到喘且全身無力才就醫,已經雙肺炎,住院3周不治死亡。   2024年即將進入尾聲之際,流感疫情卻呈現快速升溫的趨勢。疾病管制署於今(12/31)舉行年度最後一場疫情記者會,公布上周有10人因流感重症不幸死亡。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有慢性病史的民眾,即使年紀輕,都不能忽視流感併發症的風險。   流感上周近11萬人...

衝日本注意! 返台傳染20人「差點團滅」

▲適逢櫻花季,世界各地旅客都湧進日本觀光,專家提醒慎防各種傳染病菌,以免開心出遊、卻染病回家。(圖/資料照/CTWANT提供) 圖文/CTWANT 疫情解封,全球近年掀起旅遊熱,但隨著免疫負債效應作祟,再加上人潮洶湧,各種病毒、細菌隨之炸裂,其中不少旅客喜愛的日本,更因此成為「重災區」,從年初的流感、新冠,到最近的諾羅病毒、麻疹、百日咳,而性接觸傳染的梅毒、M痘也頗為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