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再起 8關鍵防感染

2023年06月13日疫情新聞

新冠疫情再起 8關鍵防感染

最近在第一線行醫的醫師,大概都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了。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表示,他現在仍是「天選之人」,提供8項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要領供民眾參考,像千萬不要用手指按了電梯,又滑手機,避免汙染手機面板,以及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最好還是配戴口罩。

這波疫情來勢洶洶,許秉毅說,雖然不少民眾出門仍會戴口罩,卻會徒手拿東西吃,忽略了環境傳染。新冠病毒存在於患者鼻水、唾液、皮膚、糞便,患者打噴嚏時,用手掩口鼻時,手上便可能汙染到鼻水,而後若再去接觸電梯按鈕、門把、水龍頭、滑鼠、紙鈔或錢幣,鼻水中的病毒就可能汙染到這些物品。

許秉毅指出,有些研究探討新冠肺炎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受病毒汙染的情形,發現汙染率廁所81%、手機78%、電梯按鈕43%、電話40%、電腦鍵盤40%、滑鼠33%、門把16%,所以在疫情流行時,使用公共廁所、按電梯按鈕及握門把都有受感染的風險。

●預防新冠病毒感染8關鍵要領

1.按電梯按鈕最好用衛生紙或指背,出電梯後,盡快將衛生紙丟棄,或用酒精消毒手指。

2.不要用手指按了電梯,又滑手機,這會汙染手機面板。

3.吃東西時要使用餐具或包裝紙,避免用手拿薯條或麵包吃,禁止用不乾淨的手揉眼睛或挖鼻孔。

4.公廁容易傳染疾病,使用廁所完,洗手後,用擦手紙把手擦乾,再將擦手紙包在水龍頭上關水,再用擦手紙包住廁所門把,出了廁所,再將其丟棄,以免手部二次汙染。

5.出外與朋友用餐時,使用公筷母匙。吃桌菜最好第一輪就夾好夾滿,減少吃到被患者飛沫汙染的菜餚機會。

6.開車或騎車前,用酒精濕紙巾把方向盤及駕駛座附近的環境擦拭消毒一次。

7.剛到辦公室時,用酒精或清潔液消毒辦公桌及擦拭電腦鍵盤與滑鼠。

8.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最好戴口罩,返家後將用過的口罩拋於垃圾桶內。

來源引自 : 新冠疫情再起 8關鍵防感染

相關新聞

染病恐重症!發燒人數暴增40% 醫示警「3族群」一人中鏢全完蛋

正值流感季,門診、急診、病房爆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期無論是耳鼻喉科、家醫科診所,抑或是急診,都可以看到滿滿人潮,加上剛開學不久、口罩令解除,傳染速度相當可觀。小兒科醫師陳木榮也在臉書表示,最近發燒的大人、小孩特別多,而前陣子大部分都是A型流感,最近則不時會驗出B型流感,呼籲民眾施打疫苗。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也示警3族群應多加留意。 門診患者增加20至30%、發燒患者則暴增40%。(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莫德納XBB疫苗9/26開打 65歲以上長者優先

XBB疫苗確定下週開打,疾管署宣布,因應新冠病毒株演變,目前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防堵秋冬疫情再起,從9月26日起將分三階段開放民眾接種莫德納XBB疫苗,首波優先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 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XBB.1.5疫苗是1個新的疫苗,長者、65歲以上的民眾如果打了之後,對於抵抗這個傳染力還有併發症都有顯著的提高。」 疾管署表示,為提升長者免疫保護力,才會列為首波接種對象。10月2日起開放醫護人員接種,10月9日才開放給全民接種,提供給滿6個月以上兒童、青少年或成人,經醫師評估可接種1到2劑。...

新冠疫情持續下降!疾管署:每日新增40例 死亡 6

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前排左二)、高醫副院長羅傳堯(前排左三)、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前排右三)、高醫感染內科主任林俊祐(後排左一)、衛教大使王宇婕(前排右二)共邀民眾參與衛教巡迴展。(方金媛/大紀元)...

秋冬疫情升溫 醫籲:醫療負載需提前部署

醫師提醒,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免疫不足或低下者都屬於脆弱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建議先使用快篩檢測,並盡速就醫用藥治療。圖為疫情期間民眾至部立桃園醫院篩檢站進行快篩。(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全球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於今年8月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30歲男得流感!「2天變重症」住院一個月 全因1指數超標

流感疫情持續。(圖/TVBS資料畫面) 今年流感疫情持續,且6月至8月病例數仍處增加階段,公費流感疫苗預計10月份開打,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提醒,流感為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之一,醫院就曾收治有一名男性年僅30多歲,BMI值(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5,得到流感後才過2天就變成重症送急診,住院了一個多月才出院,就是A型流感所造成,提醒民眾要格外注意,呼籲符合公費資格者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