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美國CDC證實,醫師提兩點呼籲

2021/05/25疫情新聞

新冠病毒的傳播力,也許比您我想像的還要來的強!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於日前更新了有關COVID-19傳播方式的最防疫指南,證實了新冠肺炎病毒可透過氣溶膠傳播。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新冠病毒的傳播力,也許比您我想像的還要來的強!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於日前更新了有關COVID-19傳播方式的最防疫指南,證實了新冠肺炎病毒可透過氣溶膠傳播。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於5月7日中的報導中提到,美國CDC在新版防疫指南中,改變過去對新冠肺炎傳播方式的說法,提到新冠病毒確實可能經過氣溶膠傳播。且即使民眾和染疫者距離超過6英尺(約1.8公尺),還是可能因此吸入病毒。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粒子遠比飛沫還小

但究竟什麼是「氣溶膠」?所謂的「氣溶膠(Aerosol)」,指的是液體或固體微粒,穩定的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也可視為一種懸浮微粒。尤其是在密閉、不通風的環境中,特別適合氣溶膠發展。

氣溶膠中漂浮的微粒大約在5~10微米以下,相對一般咳嗽、打噴嚏所產生大於5微米的飛沫的大小還要小許多。可在空氣中飄浮數10分鐘到數小時都有可能,且氣溶膠甚至可以漂浮到5公尺以上,甚至10幾公尺的距離。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在密閉空間抽菸、燒香時,香菸或線香燃燒散發出的煙霧,就是一種典型的氣溶膠。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反應即便經過一段時間,還是可能會聞到菸味或香味的原因。

氣溶膠傳播,能讓病毒漂浮更長時間、更遠距離

也因為存在氣溶膠中的微粒可存在的時間很長、漂浮距離很遠。因此,即使新冠病毒透過氣溶膠傳播,其中的單一帶病毒量往往比飛沫傳染來的少。

但因為其傳播距離比飛沫還要來的遠,可能四處飄散,附著在生活環境各種器物上。再加上,新冠病毒在各種物體上所存活的時間遠比其他病毒高出許多。

國外科學研究期刊《The Lancet Microbe》發現,溫度固定於21度、相對溼度保持65%的空間裡。新冠病毒可在印刷紙張中存活3小時、布料和木頭2天、玻璃和紙鈔4天,口罩外圍7天。這也是為什麼新冠病毒被認為具有高傳播力的原因之一。

醫師分析台灣近期確診個案,新冠病毒有可能因氣溶膠傳播

而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生潘建志,日前也於個人臉書粉絲專頁分享自己的觀點表示,「近期新增的案2958,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男大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個案,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防疫思考方向。」

5月13日,19歲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男大二生,和11名同學至台中市東協廣場,美樂蒂KTV唱歌。有傳染力但自已不知道的,朝陽科大女學生在隔壁包廂和一群人唱,兩邊互相不認識也沒有交集。但該名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男大生在歡唱完5天後開始咳嗽,5月20日確診。

潘建志指出,「這是他在台灣疫調中,看到最確定的『氣溶膠傳播』個案。」新冠病毒除了飛沫傳染,也有氣溶膠傳播能力。美國CDC也在兩週前修改防疫指南,加入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指出社交距離要拉的更遠。

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微粒,在室內從一個KTV房間的房門飄出去,再飄進另一個KTV房間裏,還能有感染能力。另外,高雄海鮮餐廳不同包廂間的案例,除了懷疑廁所被病毒污染外,他也懷疑可能是氣溶膠直接傳播病毒導致。

紐西蘭特殊案例:旅館隔離期間,竟遭未曾接觸確診者傳染

同時,潘建志分享了一個紐西蘭的特殊個案,在防疫旅館隔離14天中,被隔壁房一名隔離12天的確診個案傳染。但疫調人員在疫調過程中,回看監視攝影機時,發現這兩個人完全沒接觸過,甚至兩個房間的房門從沒有同時開啟過。

源頭個案開門飛出病毒,關門,病毒在走道空氣間中懸停,等另一扇門打開時再飛進去。經由基因定序確認,這樣的傳染方式真的發生了。他指出,新冠病毒這種氣溶膠傳播力,看似真的很扯。但不奇怪,他提到,其實麻疹病毒和肺結核桿菌也有這種能力,只是國人都打過疫苗所以不在意。

並強調大樓/醫院/廠房,有許多房間,在通風不好,新冠病毒量高的時候,病毒是很有可能透過空氣在不同房間之間傳播的。這完全顛覆了許多醫學專家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但他看到的證據如此,必需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降低氣溶膠傳播!醫師提兩點呼籲

想要防範氣溶膠傳播,民眾該怎麼做呢?潘建志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兩點。那就是第一,避免長時間待在密閉空間中,在電梯、公車/捷運等車廂密閉空間中一定要戴好口罩;第二,就是把社交距離拉開、拉的更遠。

同時,由於新冠病毒一旦沾附在物品上,存活時間也遠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一定要養成勤洗手、酒精消毒的習慣,尤其是碰觸公共場所物品後,更要特別注意,都能幫助降低氣溶膠傳播的風險。

資料來源:這裡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別以為康復就安全!醫:新冠病毒還會回來攻擊你

新冠肺炎不可忽視 死亡率比流感高(圖/TVBS)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空前挑戰。台灣儘管初期防疫有成,但2021年起陸續面對Alpha Delta與Omicron變異株來襲,至今疫情已邁入第五年。根據疾管署2025年6月下旬公告,台灣進入新一波疫情高峰,儘管重症與死亡數據相對穩定,感染人數與醫療資源壓力仍不可輕忽。   新冠肺炎不可忽視 死亡率比流感高(圖/TVBS)  ...

不是流感、新冠!4歲女童一口氣「驗5種快篩」結果出爐

新冠疫情連續7週持續升溫,請民眾務必做好防護。(示意圖/資料照)©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新冠疫情連續7週持續升溫,請民眾務必做好防護。(示意圖/資料照) 新冠疫情連續7週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最新資料,新冠單週就診人數暴增近9成、重症人數93名,創下新高紀錄。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分享一案例,有一名4歲女童一口氣驗了5種快篩,最終確認為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對此,醫師提醒,「最近許多病毒在流行,流感和新冠不是唯二的病菌唷!」...

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提升

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確認一起瘧疾境外移入病例,還是20年來首見的「諾氏瘧」!個案為30多歲外國籍男性,6月上旬到菲律賓巴拉望島參與生態旅遊,當時就遭蚊子叮咬,同月19日來台灣探親,卻出現頭痛、茶色尿等5症狀,兩度就醫後才確診。而因應此案,疾管署已經提升菲律賓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

年年接種新冠疫苗? 醫學期刊證據這樣說

《NEJM》最新回顧顯示,新冠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或許不需每年更新;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流感因為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所以會建議高風險民眾年年注射疫苗,對於也在持續變種的新冠肺炎,也需要持續接種新的疫苗嗎?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引述《NEJM》最新回顧顯示,新冠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或許不需每年更新,因此多數先進國家對於新冠疫苗的接種建議也更改為65歲以上或重症的高風險族群。...

不再全民免費!新冠疫苗 10 月起剩這 10 類人可免費打

全民公費接種新冠疫苗的時代,即將結束,疾管署修改新冠疫苗建議接種對象,今年 10 月起,只提供 10 類高風險族群公費接種,而今年新冠疫苗接種株選定為「LP.8.1」,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同步於今年 10 月開打。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因應新冠肺炎流行病毒株變異快速,依據近期監測資料,全球多數國家主要流行變異株為 LP.8.1,國內目前雖以 NB.1.8.1 為主,但 LP.8.1 已有增加趨勢,因此,參考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 5 月公布之建議,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今年秋冬新冠疫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