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病毒太頑強,日本研究:塑膠表面可活 8 天

2022/01/24疫情新聞

從最早原始武漢病毒開始,COVID-19 就表現出很高傳播性,原因之一是環境穩定性很高,在各種材質物品存活時間都相當長。隨著變種的出現,傳播力愈來愈強,疫苗和封鎖也不足以防堵疫情散播,日本研究進一步發現,Omicron 病毒的環境穩定性高得驚人。

 

研究人員分析武漢菌株及世界衛生組織 (WHO) 列為高關注變種的 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 在塑膠表面的存活時間,分別為 56 小時、191.3 小時、156.6 小時、59.3 小時、114 小時和 193.5 小時,顯示 Omicron 在塑膠表面可活足足 8 天之久。

在人體皮膚表面,武漢株、Alpha、Beta、Gamma、Delta 和 Omicron 的存活時間分別為 8.6 小時、19.6 小時、19.1 小時、11.0 小時、16.8 小時和 21.1 小時。所有高關注變異株的存活時間是武漢菌株兩倍以上,且在皮膚表面保持可感染性超過 16 小時,又以 Omicron 變體在皮膚上有最長存活時間。

研究人員還測試消毒劑的有效性。雖然高關注度變種比武漢菌株抵抗力更強,但 15 秒內都不敵消毒措施。在人體皮膚,病毒 15 秒內暴露於 35% 乙醇後就會完全消滅。研究人員強烈建議照 WHO 指南繼續使用目前手部衛生建議控制感染。

無論塑膠還皮膚表面,Omicron 變體在高關注變異株有最高環境穩定性,也說明 Omicron 如何迅速取代 Delta 變體並在全球快速傳播。

關於氣溶膠傳播,各界看法仍不一致。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 氣溶膠研究中心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呼出後不久就失去大部分感染能力,且不太可能在較長距離有傳染性。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空氣傳播後 20 分鐘內就失去 90% 傳染能力。

科學家認為,病毒顆粒離開潮濕且含二氧化碳的肺部環境後會迅速變乾,抑制感染他人的能力。空氣濕度是病毒消滅速度的決定因素,如在低於 50% 濕度下,類似辦公室乾燥空氣,病毒 5 秒鐘內會失去一半傳播能力。當濕度上升到 90% 時,類似浴室程度,病毒失去傳染性的速度更慢,超過一半顆粒 5 分鐘後仍有傳染性。空氣溫度對病毒傳染性沒有影響。

但愈來愈多專家擔憂 Omicron 只要少量就足以讓人感染。刊登於《瑞士醫學週刊》研究指出,面對 Omicron,大多數公共場所戴外科口罩不夠,要至少過濾空氣 94% 口罩才行,但在高氣溶膠環境下,如唱歌,可能連這種等級的口罩都不夠。

 

資料來源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流感估下週脫離流行期 增購疫苗幾乎打完

圖為民眾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1日電)疾管署今天表示,流感、腹瀉疫情皆持續下降,其中流感上週門急診就診約11.1萬人次,預估最快下週脫離流行期。先前增購的10萬劑流感疫苗,已幾乎接種完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在例行疫報說明,流感疫情目前呈下降趨勢,其中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10.9%,低於流行閾值的11%,不過仍須再觀察1週,預估最快下週脫離流行期;腹瀉部分,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9%,不過個案數仍多,也仍為5年同期最高,須持續注意感染風險。...

台灣每年逾萬人殞命於肺炎 關鍵因子之一肺炎鏈球菌不可不知!

台灣每年逾萬人死於肺炎 1,適逢流感高峰期更要小心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的雙重威脅。研究指出,流感併發肺炎患者若是合併細菌感染,死亡風險恐增加3.4倍 2,其中「肺炎鏈球菌」正是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而台灣社區型肺炎中約有23% 3是因肺炎鏈球菌感染所造成。特別是對於共病情況頻繁的高風險慢性病族群,若是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更容易因感染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守護各位的肺部健康,早安健康邀請三位專業醫師現身說法,帶領各位透過專業的方式了解並提醒民眾預防的重要性。 寒冬流行病高峰期!謹防肺炎鏈球菌...

逾10年沒有腸病毒大流行 專家憂「兒童殺手」捲土重來

國內上一次腸病毒大流行發生在2012年,距今已超過10年,在病例不斷累積的狀況下,憂心有「兒童殺手」之稱的腸病毒71型捲土重來。圖為小朋友洗手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過去腸病毒每隔3至4年會有一次流行,但感染科醫師示警,新冠疫後免疫負債尚未還清,造成腸病毒悶燒,預估今年案例數恐再創高峰。國內上一次腸病毒大流行發生在2012年,距今已超過10年,在病例不斷累積的狀況下,憂心有「兒童殺手」之稱的腸病毒71型捲土重來。 ...

輕症新冠引發慢性頭痛!病毒感染後遺症不容忽視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新冠肺炎雖已調降防疫等級,但病毒感染對人體造成的後遺症仍不容忽視。宜蘭一名50歲張姓婦人在輕症自癒後出現難以忍受的慢性頭痛,讓她生活大受影響。經過數周藥物治療後,張婦頭痛症狀明顯改善,疼痛發作頻率與持續時間大幅減少。 鑑別診斷掌握病因 新發每日持續性頭痛原因與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