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感染風險增?外出口罩濕掉怎麼辦?

2022/05/24疫情新聞

適逢梅雨季節,氣象局預計部分地區將受鋒面影響,陸續會有豪大雨發生。有研究發現,連日降雨可能影響病菌感染風險,這是真的嗎?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在臉書談到這個議題,他認為,雨季期間出門最好留意幾個要點,以防疫來說更關鍵、更安全。

去年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在環境防疫與通風換氣視訊線上記者會以美國CDC的資訊指出,氣溶膠是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若是在通風換氣不足的密閉空間裡待上15分鐘,染疫的風險就相當高。

前日,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醫師也在臉書分享國外研究,英國科學家們正懷疑土壤中的細菌是否可以透過氣溶膠傳播?原來,像是透過空氣傳播的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降雨時會隨風飄到遠處,最後落在土壤上,等到下次降雨就會再次散佈到空氣中 ,藉此漸漸擴大傳播的距離,對人類肺部形成嚴重影響。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開始研究起下雨對三種土壤細菌傳播的影響。首先先將六種類型的乾燥土壤中,包括黏土,沙質黏土和沙,再分別以不同高度的單滴水來模擬下雨的雨滴、土壤表面溫度來捕獲從表面噴出的任何氣溶膠。研究發現,當以類似於小雨的速度墜落時,在與熱帶地區相似的環境條件下,水滴釋放出的氣溶膠是最大的量,且每種氣溶膠從土壤中攜帶出多達數千種細菌、存活時間長達1個多小時。

這項研究引起大家關注,一樣是空氣傳播的新冠病毒,會不會擴散率也和降雨有關?

下雨和新冠病毒到底有何關聯?黃軒醫師分析,根據一項針對流感病毒傳播的美國研究,當氣溫落在18至21°C、濕度為每立方公尺13至14克水量時,就容易增加流感病毒的傳播率。若是降雨量較高、每月可以有超過150毫米水量的熱帶雨林國家,病毒的傳播率也容易升高。

另一方面,巴西也有研究人員觀察了全球的降雨量,並確認新冠肺炎的病例會隨著降雨量的多而增加,如果每天都有每英寸的降雨量,平均就會增加56例的確診個案,但這份研究報告也點出目前未發現降雨量增加與染疫死亡有關,不需要太過擔心。

有趣的是,位於南半球的澳洲也有過類似研究,在《Wiley Online Library》期刊上,一組研究團隊於2020年1月至3月記錄澳洲南威爾斯州的新冠病例人數,發現當相對濕度降低1%,就可能使新冠肺炎的病例數增加6.11%之多,和北半球研究的結果相去甚遠。

  • 美國研究:熱帶雨林國家若如果降雨量較高(每月超過150毫米)時,這些地方「流感」傳播率會更高。
  • 巴西研究:平均每天,如果有每英寸的降雨量,其每天也平均增加56例COVID-19 病例。
  • 澳洲New South Whales研究報告:預計相對濕度,如果降低1%, 會導致COVID-19 病例增加 6.11%。

最後,黃軒醫師在臉書發文總結,其實根據每個地區的緯度、氣候和地理條件不同,不管是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的傳播模式也有所差異,特別是南北半球都有和雨量、濕度相關的研究,對於下雨會不會加速傳播並沒有統一的說法,還需要等待更多的研究支持。

口罩被雨水浸濕趕快換!外出多帶幾個口罩更換才安全

不論雨季對新冠病毒傳播是否造成影響,戴好口罩是更重要的防疫關鍵,不過下雨天,很多人雨天外出、甚至騎機車時,口罩不免會被雨水浸濕,這時候你會換一個口罩、還是乾脆用衛生紙擦一擦繼續戴?

根據日本新聞網《voi》的報導,世衛組織癌症計劃的前負責人Carol Cicola曾指出口罩本身的材質就不是很強韌,若碰上高濕度便容易失去防護作用,雨季期間只要口罩有濕掉就趕快換新,才能確實發揮阻擋病毒的功能。

對此,黃軒醫師建議,雨季期間最好隨身準備2、3個多餘的口罩,以便浸濕後可以隨時更換,而知名急診醫師陳志金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脫口罩時不要接觸口罩表面再碰食物、揉眼睛或挖鼻孔,抓著口罩的耳掛丟棄,並且洗手保持清潔,才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喔!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別以為康復就安全!醫:新冠病毒還會回來攻擊你

新冠肺炎不可忽視 死亡率比流感高(圖/TVBS)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空前挑戰。台灣儘管初期防疫有成,但2021年起陸續面對Alpha Delta與Omicron變異株來襲,至今疫情已邁入第五年。根據疾管署2025年6月下旬公告,台灣進入新一波疫情高峰,儘管重症與死亡數據相對穩定,感染人數與醫療資源壓力仍不可輕忽。   新冠肺炎不可忽視 死亡率比流感高(圖/TVBS)  ...

不是流感、新冠!4歲女童一口氣「驗5種快篩」結果出爐

新冠疫情連續7週持續升溫,請民眾務必做好防護。(示意圖/資料照)©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新冠疫情連續7週持續升溫,請民眾務必做好防護。(示意圖/資料照) 新冠疫情連續7週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最新資料,新冠單週就診人數暴增近9成、重症人數93名,創下新高紀錄。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分享一案例,有一名4歲女童一口氣驗了5種快篩,最終確認為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對此,醫師提醒,「最近許多病毒在流行,流感和新冠不是唯二的病菌唷!」...

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菲律賓旅遊疫情警示提升

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確認一起瘧疾境外移入病例,還是20年來首見的「諾氏瘧」!個案為30多歲外國籍男性,6月上旬到菲律賓巴拉望島參與生態旅遊,當時就遭蚊子叮咬,同月19日來台灣探親,卻出現頭痛、茶色尿等5症狀,兩度就醫後才確診。而因應此案,疾管署已經提升菲律賓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

年年接種新冠疫苗? 醫學期刊證據這樣說

《NEJM》最新回顧顯示,新冠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或許不需每年更新;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流感因為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所以會建議高風險民眾年年注射疫苗,對於也在持續變種的新冠肺炎,也需要持續接種新的疫苗嗎?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引述《NEJM》最新回顧顯示,新冠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或許不需每年更新,因此多數先進國家對於新冠疫苗的接種建議也更改為65歲以上或重症的高風險族群。...

不再全民免費!新冠疫苗 10 月起剩這 10 類人可免費打

全民公費接種新冠疫苗的時代,即將結束,疾管署修改新冠疫苗建議接種對象,今年 10 月起,只提供 10 類高風險族群公費接種,而今年新冠疫苗接種株選定為「LP.8.1」,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同步於今年 10 月開打。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因應新冠肺炎流行病毒株變異快速,依據近期監測資料,全球多數國家主要流行變異株為 LP.8.1,國內目前雖以 NB.1.8.1 為主,但 LP.8.1 已有增加趨勢,因此,參考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 5 月公布之建議,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今年秋冬新冠疫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