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感染風險增?外出口罩濕掉怎麼辦?

2022年05月24日疫情新聞

適逢梅雨季節,氣象局預計部分地區將受鋒面影響,陸續會有豪大雨發生。有研究發現,連日降雨可能影響病菌感染風險,這是真的嗎?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在臉書談到這個議題,他認為,雨季期間出門最好留意幾個要點,以防疫來說更關鍵、更安全。

去年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在環境防疫與通風換氣視訊線上記者會以美國CDC的資訊指出,氣溶膠是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若是在通風換氣不足的密閉空間裡待上15分鐘,染疫的風險就相當高。

前日,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醫師也在臉書分享國外研究,英國科學家們正懷疑土壤中的細菌是否可以透過氣溶膠傳播?原來,像是透過空氣傳播的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降雨時會隨風飄到遠處,最後落在土壤上,等到下次降雨就會再次散佈到空氣中 ,藉此漸漸擴大傳播的距離,對人類肺部形成嚴重影響。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開始研究起下雨對三種土壤細菌傳播的影響。首先先將六種類型的乾燥土壤中,包括黏土,沙質黏土和沙,再分別以不同高度的單滴水來模擬下雨的雨滴、土壤表面溫度來捕獲從表面噴出的任何氣溶膠。研究發現,當以類似於小雨的速度墜落時,在與熱帶地區相似的環境條件下,水滴釋放出的氣溶膠是最大的量,且每種氣溶膠從土壤中攜帶出多達數千種細菌、存活時間長達1個多小時。

這項研究引起大家關注,一樣是空氣傳播的新冠病毒,會不會擴散率也和降雨有關?

下雨和新冠病毒到底有何關聯?黃軒醫師分析,根據一項針對流感病毒傳播的美國研究,當氣溫落在18至21°C、濕度為每立方公尺13至14克水量時,就容易增加流感病毒的傳播率。若是降雨量較高、每月可以有超過150毫米水量的熱帶雨林國家,病毒的傳播率也容易升高。

另一方面,巴西也有研究人員觀察了全球的降雨量,並確認新冠肺炎的病例會隨著降雨量的多而增加,如果每天都有每英寸的降雨量,平均就會增加56例的確診個案,但這份研究報告也點出目前未發現降雨量增加與染疫死亡有關,不需要太過擔心。

有趣的是,位於南半球的澳洲也有過類似研究,在《Wiley Online Library》期刊上,一組研究團隊於2020年1月至3月記錄澳洲南威爾斯州的新冠病例人數,發現當相對濕度降低1%,就可能使新冠肺炎的病例數增加6.11%之多,和北半球研究的結果相去甚遠。

  • 美國研究:熱帶雨林國家若如果降雨量較高(每月超過150毫米)時,這些地方「流感」傳播率會更高。
  • 巴西研究:平均每天,如果有每英寸的降雨量,其每天也平均增加56例COVID-19 病例。
  • 澳洲New South Whales研究報告:預計相對濕度,如果降低1%, 會導致COVID-19 病例增加 6.11%。

最後,黃軒醫師在臉書發文總結,其實根據每個地區的緯度、氣候和地理條件不同,不管是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的傳播模式也有所差異,特別是南北半球都有和雨量、濕度相關的研究,對於下雨會不會加速傳播並沒有統一的說法,還需要等待更多的研究支持。

口罩被雨水浸濕趕快換!外出多帶幾個口罩更換才安全

不論雨季對新冠病毒傳播是否造成影響,戴好口罩是更重要的防疫關鍵,不過下雨天,很多人雨天外出、甚至騎機車時,口罩不免會被雨水浸濕,這時候你會換一個口罩、還是乾脆用衛生紙擦一擦繼續戴?

根據日本新聞網《voi》的報導,世衛組織癌症計劃的前負責人Carol Cicola曾指出口罩本身的材質就不是很強韌,若碰上高濕度便容易失去防護作用,雨季期間只要口罩有濕掉就趕快換新,才能確實發揮阻擋病毒的功能。

對此,黃軒醫師建議,雨季期間最好隨身準備2、3個多餘的口罩,以便浸濕後可以隨時更換,而知名急診醫師陳志金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脫口罩時不要接觸口罩表面再碰食物、揉眼睛或挖鼻孔,抓著口罩的耳掛丟棄,並且洗手保持清潔,才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喔!

相關新聞

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起開打!需要間隔多久?專家一次詳解民眾三大常見疑問

最近受免疫負債影響,成人、小孩都免不了感染病毒或細菌,現階段可從接種疫苗獲得足夠保護力。醫師指出,本次流感從去年 10 月至今仍持續活躍,尤其高齡者與慢性病患重症、死亡率高。因此建議 65 歲長者把握公費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可先於 11/27 前施打前 2 種、11/27 後再多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為了提供民眾對抗病毒的保護力,今(112)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分 2 階段開打,第 1 階段於 10/2 起開打,對象包括 65 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 11 類對象;第 2 階段自 11/1...

流感疫情持續上升!30歲男發燒咳嗽 2週後肺炎、敗血症喪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病管制署今(9/26)日表示,上週新增8例流感死亡,年齡介於30-80多歲,最年輕是30多歲男性,持續發燒、咳嗽、虛弱,就醫時已經兩側肺炎,收住加護病房治療,仍不幸於發病後2週併發肺炎、敗血症過世。 流感疫情持續上升,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上週最年輕死亡個案30多歲男。疾管署提供...

入秋4疾病超兇猛!好多孩子發燒 醫嘆「家裡也淪陷」

入秋了,近日天氣轉涼,許多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秋冬是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就示警,有4個疾病最近很流行,連他的家中都淪陷了。 秋冬流行4病毒 流感: 流感流行於每年的10月到隔年2月間,通常是A型和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等,病程非常快速,常立即出現嚴重呼吸道症狀,應盡快就醫,而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 呼吸道融合病毒:...

醫1天驗出6種病毒 嚇喊「太誇張」這1種咳到吐

小兒科醫師陳信宏也分享門診一天驗出6種病毒,流感、腺病毒、新冠、腺病毒等什麼都有。示意圖為醫院排隊領藥人潮。(資料照) 多名醫師近日紛紛示警,發燒的大人、小孩越來越多,目前已進入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小兒科醫師陳信宏近日分享門診一天驗出6種病毒,包括流感、腺病毒、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腸病毒及病毒性腸胃炎,直呼真的太誇張了,提醒若出現發燒症狀,要趕快就醫。...

旅日遊客注意!東京發布流感警報「今年提前爆發」 上週病例多1倍

為預防流感疫情擴大,東京都政府史上最早一次「流行注意報」。(東京原宿車站) 台灣今年擺脫新冠疫情後,許多民眾紛紛到國外解悶,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國內光上半年到日本旅遊的人次就有約180萬人,遠超韓國、泰國,顯見日本仍是民眾出國首選。不過隨著東京流行性感冒患者持續增加,東京都21日發布「流行注意報」,是自1999年統計以來最早的發布一次,意味著原本集中發生在冬季的流感,今年提前發生。 流感症狀,流感多久痊愈,流感2023,流感怎麼辦,流感疫苗,流感要隔離嗎,流感症狀2023...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