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管署5日修訂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防疫指引,指出新冠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停留數小時、移動距離達2公尺,因此即使帶原者已經離開場所,其附近約2公尺範圍的空氣,仍有可能傳播病毒。此外許多公衛專家提出警告,空氣傳播為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CDC曾在數週前更新類似內容又刪除,當時引發關於空氣傳染的爭論。
飛沫傳染與氣膠傳染
根據美國疾管署(CDC)的最新防疫指引,科學家指出,在通風不良的密閉場所中、或帶原者從事運動或唱歌等活動時,新冠病毒可以藉由氣膠(空氣中懸浮的液體或固體微粒)傳染他人,影響距離超過社交距離規定的6英尺(約1.8公尺)。
在此之前,CDC一直警告大眾防範飛沫傳染,咳嗽噴嚏產生的分泌物由口鼻噴出之後,會墜落地面,這段距離約為6英尺,也是建議社交距離的由來。而氣膠的微粒則比飛沫小得多,它能像煙霧一般在空中懸浮、停留,影響距離和時間也更長。
《路透》(Reuters)報導,儘管CDC強調近距離接觸的傳染較為常見,不過一群美國科學家5日在醫學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公開信,警告空氣傳播才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只要發生近距離且長時間接觸,氣膠便有可能造成傳染。氣膠中的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停留數秒至數小時,在通風不良的空間影響範圍甚至超過2公尺,而有發生超級傳播事件的風險。
由於新冠病毒帶原者可以釋放出數以千計含有病毒的氣膠,這個數量遠多於呼吸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因此科學家認為,防範空氣傳染是防疫的要點。他們說公衛機構應該清楚辨明飛沫和氣膠,前者會由咳嗽或噴嚏飛濺,後者能夠藉由空氣移動2公尺。同時,有關當局也應該強調戶外活動和改善室內通風的重要性,並宣導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確保防疫功效。
資料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308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