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亮紅燈、橘燈 6要訣降低空污威脅

2020/12/11疫情新聞

2020-12-11 09:56:00

由於風速弱、擴散條件不佳,近幾天西半部空氣品質不好,甚至亮出紅色警示燈號,環保署提醒,南部敏感族群應減少在戶外劇烈活動。空氣髒兮兮,該怎麼降低空污威脅?

(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發布全國各空品區空氣品質指標預報,可以看到20、21日西半部不少地區呈橘色警報。圖片來源:空氣品質監測網)

細懸浮微粒 健康強大敵人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一般懸浮微粒會通過鼻腔,會刺激呼吸道,誘發氣喘與不適感。而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俗稱PM2.5,會通過氣管直接到肺泡,經過吸收可造成全身性危害,例如心肺血管疾病、慢性阻塞的呼吸道疾病等。

冬、春空氣污染嚴重,更是許多過敏性鼻炎與咳嗽族群的發作時期,建議民眾外出時,務必攜帶口罩並注意口罩密合度,以防誘發氣喘、咳嗽等不適感。也有研究顯示,髒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影響孩童大腦發育、產婦早產,更是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的潛在因素。

6要訣降低空污威脅

要徹底改善髒空氣,從管制工廠、交通排放,監測技術與資金,到跨國合作研究,都需有魄力、遠瞻性的公共政策。每分每秒都得呼吸的我們,需要立即、積極的自我防衛,盡量降低空氣品質對身體的影響:

1.戶外運動要挑對時間
專家建議,太陽升起前與中午時分,污染物濃度皆偏高,應避免出門運動。因為深夜至早晨這段時間,易發生溫層逆轉(temperature inversion),使得大氣混合層高度降低,風比較微弱,擴散條件差,污染物濃度會很高,李俊璋解釋。

中午11點到下午2點,則由於日曬較強,空氣中被轉化成臭氧的濃度最高,對健康同具威脅,也應避免此時於戶外運動。

2.多吃潤肺食物
台北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羅明宇指出,此時氣候轉燥,應少吃辛辣燥熱與助火食物,以潤肺食物為佳。

●過敏族群氣虛:
建議可多食用白色食物,例如銀耳、水梨、百合、荸薺與薏仁。
●小孩體質易上火:
可多攝取蘿蔔、蓮藕、山藥等。
長者、容易燥咳的人:
可視情況食用蜂蜜、水梨與白木耳等,減緩這段時間的過敏反應。

3.減少室內污染源
室內也會產生懸浮微粒,來源包括抽菸、空調系統。

而公共的室內空調系統,清潔不夠,也易引起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建議應勤於刷洗,更換濾網。如果考慮購買空氣清淨機,目前靜電集塵式的過濾系統,對於有機物與細浮微粒較有效,但也需固定更換濾網。

4.通勤族慎防隱藏式污染
醫師建議,除了避免在車內抽菸,車子空調系統的濾網,不能「只裝不換」,建議應於固定里程數後更換,保持系統過濾廢氣、懸浮物的能力。

此外,如果需要在車上等待,建議應熄火,不要怠速過久,避免廢煙飄進車內,或造成周圍環境污染。

5.戴上活性碳口罩
在懸浮微粒較為嚴重的日子,過敏、氣喘、呼吸道有問題的族群,或感冒的孩童,甚至是機車族,應減少曝露於室外空氣。如果必須出門,建議可戴上附有活性碳口罩,以盡量過濾掉會引起刺激的懸浮微粒。

6.解讀即時數據
空污數據已做到隨時更新。除了每小時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標(PSI)、細懸浮微粒(即為PM2.5),每日下午5點整,環保署會在「環境品質監測網」公布隔日空氣污染預報,讓敏感族群可提早好準備。

當空氣污染指標(PSI)大於100時,建議呼吸道、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或長者、小孩與孕婦,盡量減少出門機會。

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在已故醫師林杰樑的臉書上,提出15點小叮嚀:

1、搭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以減少廢氣量。
2、日間汽車及工廠運作多建議門窗緊閉,夜晚開窗。並常更換或清洗家中空調濾網。
3、不要吸煙或儘量減少吸煙。
4、減少煎,油炸、快炒等易冒煙的烹調方法。
5、儘量不要或減少燒香、燒金紙。
6、勿燃放鞭炮、煙火、仙女棒等
7、外出戴口罩並常更換口罩。
8、外出衣物、帽子、圍巾要常清洗。
9、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洗腎病人、肺部疾病、老人、小孩、孕婦減少外出。
10、由戶外進入室內務必洗手、漱口、洗臉(拭臉)、鼻腔清潔(以油:如甘油、橄欖油與水1:1混合沾棉花棒擦拭)。
11、多喝水。
12、多吃梨、蘋果、柑橘、木瓜、南瓜、地瓜及綠色蔬菜、白色十字花科青菜(如:高麗菜、白色花菜)還有蕃茄、洋蔥等有助防治肺部疾病。
13、室內放置大葉子綠色植物以淨化空氣品質(參閱行政院環保署的淨化空氣之植物)。
14、衣服曬在有遮蔽物的通風處,在室外勿超過24小時,未乾可移到室內開除濕機。
15、減少戶外運動改成在室內運動(如:爬樓梯)。

資料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3883&from=search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疫情嚴峻 伊科11型再添2死1重症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7日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國內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疫情嚴峻,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伊科死亡、1例重症;今年累計已7例腸病毒重症(含5死)其中4死1重症為伊科病毒11型。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 疾管署籲堅壁清野避免接觸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今天在例行疫報表示,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為南部新生兒男嬰;並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均為10日記者會公布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因染伊科病毒11型併敗血症休克不幸過世。...

秋冬恐再一波新冠 羅一鈞:10月疫苗再開打「左流右肺」

▲疾管署預計10月會再開打流感和新冠肺炎疫苗。(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高峰期已過,衛福部今公布統計,新冠掉出113年最新10大死因。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上周就診人次還沒有完全統計完成,但預估會落在約6萬8千人左右,雖然已有下降趨勢,但降幅沒有很大,預估流行期會到8月初,另評估秋冬還會有一波新冠疫情,預計10月1日一樣會開打「左流右肺」的流感和新冠疫苗。 衛福部今公布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113年死亡人數20萬1,383人 ,...

新冠高風險族群 專家籲下修至50歲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高風險年齡應下修至五十到六十歲,以符合實際情況與鄰近國家作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管署十日公布新冠疫情統計,上周(六月一日至七日)新冠就診人次較前一周上升百分之九點三,增幅趨緩,但五十至六十四歲住院人次增加百分之五十一點一,顯示中高齡族群面臨新冠中重症風險。專家表示,從數據觀察及鄰近國家做法皆建議,新冠高風險年齡應下修至五十到六十歲,一旦染疫可接受公費篩治,降低重症與死亡率。 王復德:與病毒共存 言之過早...

新冠疫情達高峰! 台「病毒亂鬥」遲未有「多合一」快篩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上週有超過7萬人就醫,雖然較前一週增加9.3%,但增幅趨緩,疾管署評估,疫情應該已經達高峰,民眾仍要積極防疫。特別是近期包括流感、新冠、腺病毒等症狀都相同,很多人連續看好幾次醫生也沒好。網路上就有民眾分享,鄰近的香港或是澳洲都已經有多合一的快篩,希望能驗出來對症下藥,偏偏台灣目前在市場上還看不到,藥師直指案情不單純。 棉棒輕輕放入鼻腔,大多民眾都有使用快篩試劑經驗,但看看這款檢測試劑卡夾,不只能篩新冠病毒,還能同時篩A型流感B型流感,三合一一次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