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亮紅燈、橘燈 6要訣降低空污威脅

2020年12月11日疫情新聞

2020-12-11 09:56:00

由於風速弱、擴散條件不佳,近幾天西半部空氣品質不好,甚至亮出紅色警示燈號,環保署提醒,南部敏感族群應減少在戶外劇烈活動。空氣髒兮兮,該怎麼降低空污威脅?

(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發布全國各空品區空氣品質指標預報,可以看到20、21日西半部不少地區呈橘色警報。圖片來源:空氣品質監測網)

細懸浮微粒 健康強大敵人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一般懸浮微粒會通過鼻腔,會刺激呼吸道,誘發氣喘與不適感。而粒徑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俗稱PM2.5,會通過氣管直接到肺泡,經過吸收可造成全身性危害,例如心肺血管疾病、慢性阻塞的呼吸道疾病等。

冬、春空氣污染嚴重,更是許多過敏性鼻炎與咳嗽族群的發作時期,建議民眾外出時,務必攜帶口罩並注意口罩密合度,以防誘發氣喘、咳嗽等不適感。也有研究顯示,髒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影響孩童大腦發育、產婦早產,更是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的潛在因素。

6要訣降低空污威脅

要徹底改善髒空氣,從管制工廠、交通排放,監測技術與資金,到跨國合作研究,都需有魄力、遠瞻性的公共政策。每分每秒都得呼吸的我們,需要立即、積極的自我防衛,盡量降低空氣品質對身體的影響:

1.戶外運動要挑對時間
專家建議,太陽升起前與中午時分,污染物濃度皆偏高,應避免出門運動。因為深夜至早晨這段時間,易發生溫層逆轉(temperature inversion),使得大氣混合層高度降低,風比較微弱,擴散條件差,污染物濃度會很高,李俊璋解釋。

中午11點到下午2點,則由於日曬較強,空氣中被轉化成臭氧的濃度最高,對健康同具威脅,也應避免此時於戶外運動。

2.多吃潤肺食物
台北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羅明宇指出,此時氣候轉燥,應少吃辛辣燥熱與助火食物,以潤肺食物為佳。

●過敏族群氣虛:
建議可多食用白色食物,例如銀耳、水梨、百合、荸薺與薏仁。
●小孩體質易上火:
可多攝取蘿蔔、蓮藕、山藥等。
長者、容易燥咳的人:
可視情況食用蜂蜜、水梨與白木耳等,減緩這段時間的過敏反應。

3.減少室內污染源
室內也會產生懸浮微粒,來源包括抽菸、空調系統。

而公共的室內空調系統,清潔不夠,也易引起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建議應勤於刷洗,更換濾網。如果考慮購買空氣清淨機,目前靜電集塵式的過濾系統,對於有機物與細浮微粒較有效,但也需固定更換濾網。

4.通勤族慎防隱藏式污染
醫師建議,除了避免在車內抽菸,車子空調系統的濾網,不能「只裝不換」,建議應於固定里程數後更換,保持系統過濾廢氣、懸浮物的能力。

此外,如果需要在車上等待,建議應熄火,不要怠速過久,避免廢煙飄進車內,或造成周圍環境污染。

5.戴上活性碳口罩
在懸浮微粒較為嚴重的日子,過敏、氣喘、呼吸道有問題的族群,或感冒的孩童,甚至是機車族,應減少曝露於室外空氣。如果必須出門,建議可戴上附有活性碳口罩,以盡量過濾掉會引起刺激的懸浮微粒。

6.解讀即時數據
空污數據已做到隨時更新。除了每小時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標(PSI)、細懸浮微粒(即為PM2.5),每日下午5點整,環保署會在「環境品質監測網」公布隔日空氣污染預報,讓敏感族群可提早好準備。

當空氣污染指標(PSI)大於100時,建議呼吸道、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或長者、小孩與孕婦,盡量減少出門機會。

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在已故醫師林杰樑的臉書上,提出15點小叮嚀:

1、搭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以減少廢氣量。
2、日間汽車及工廠運作多建議門窗緊閉,夜晚開窗。並常更換或清洗家中空調濾網。
3、不要吸煙或儘量減少吸煙。
4、減少煎,油炸、快炒等易冒煙的烹調方法。
5、儘量不要或減少燒香、燒金紙。
6、勿燃放鞭炮、煙火、仙女棒等
7、外出戴口罩並常更換口罩。
8、外出衣物、帽子、圍巾要常清洗。
9、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洗腎病人、肺部疾病、老人、小孩、孕婦減少外出。
10、由戶外進入室內務必洗手、漱口、洗臉(拭臉)、鼻腔清潔(以油:如甘油、橄欖油與水1:1混合沾棉花棒擦拭)。
11、多喝水。
12、多吃梨、蘋果、柑橘、木瓜、南瓜、地瓜及綠色蔬菜、白色十字花科青菜(如:高麗菜、白色花菜)還有蕃茄、洋蔥等有助防治肺部疾病。
13、室內放置大葉子綠色植物以淨化空氣品質(參閱行政院環保署的淨化空氣之植物)。
14、衣服曬在有遮蔽物的通風處,在室外勿超過24小時,未乾可移到室內開除濕機。
15、減少戶外運動改成在室內運動(如:爬樓梯)。

資料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3883&from=search

相關新聞

染病恐重症!發燒人數暴增40% 醫示警「3族群」一人中鏢全完蛋

正值流感季,門診、急診、病房爆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期無論是耳鼻喉科、家醫科診所,抑或是急診,都可以看到滿滿人潮,加上剛開學不久、口罩令解除,傳染速度相當可觀。小兒科醫師陳木榮也在臉書表示,最近發燒的大人、小孩特別多,而前陣子大部分都是A型流感,最近則不時會驗出B型流感,呼籲民眾施打疫苗。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也示警3族群應多加留意。 門診患者增加20至30%、發燒患者則暴增40%。(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莫德納XBB疫苗9/26開打 65歲以上長者優先

XBB疫苗確定下週開打,疾管署宣布,因應新冠病毒株演變,目前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防堵秋冬疫情再起,從9月26日起將分三階段開放民眾接種莫德納XBB疫苗,首波優先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 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XBB.1.5疫苗是1個新的疫苗,長者、65歲以上的民眾如果打了之後,對於抵抗這個傳染力還有併發症都有顯著的提高。」 疾管署表示,為提升長者免疫保護力,才會列為首波接種對象。10月2日起開放醫護人員接種,10月9日才開放給全民接種,提供給滿6個月以上兒童、青少年或成人,經醫師評估可接種1到2劑。...

新冠疫情持續下降!疾管署:每日新增40例 死亡 6

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前排左二)、高醫副院長羅傳堯(前排左三)、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前排右三)、高醫感染內科主任林俊祐(後排左一)、衛教大使王宇婕(前排右二)共邀民眾參與衛教巡迴展。(方金媛/大紀元)...

秋冬疫情升溫 醫籲:醫療負載需提前部署

醫師提醒,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免疫不足或低下者都屬於脆弱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建議先使用快篩檢測,並盡速就醫用藥治療。圖為疫情期間民眾至部立桃園醫院篩檢站進行快篩。(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全球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於今年8月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30歲男得流感!「2天變重症」住院一個月 全因1指數超標

流感疫情持續。(圖/TVBS資料畫面) 今年流感疫情持續,且6月至8月病例數仍處增加階段,公費流感疫苗預計10月份開打,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提醒,流感為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之一,醫院就曾收治有一名男性年僅30多歲,BMI值(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5,得到流感後才過2天就變成重症送急診,住院了一個多月才出院,就是A型流感所造成,提醒民眾要格外注意,呼籲符合公費資格者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