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冠還恐怖!醫示警6大「超級細菌」:2025後每年恐奪千萬人性命

2024/11/08疫情新聞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嚴峻,感染抗藥性細菌不僅會拖長病程,更可能造成全球失能、照護安全,甚至經濟成本危機。而醫療院所及病患,未適當使用抗生素,正是造成抗生素抗藥性細菌遽增的原因。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當抗生素被濫用,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就可能陷入無藥可醫窘境,針對加護病房與免疫力相對較低的患者,即使再接續使用強效抗生素,也可能失效,導致細菌成功入侵。此時則需要特殊專長、可對症治療的投手緊急救援。

王復德示警,「4大面向問題」恐造成加速養出抗藥性細菌,包括:民眾沒有依據醫囑使用抗生素,醫療院所未合理開立抗生素、感染管制成效不佳,產業面研發速度趕不上細菌突變,政策面無法及時補給抗生素新藥,以及專業藥師、感染科醫師的人力缺失等,這些尚待解決的議題,儼然已形成惡性循環,籲政府應加強重視。

 

婦同時感染新冠和超級細菌
「不只是醫院加護病房,社區中可能也有抗藥性細菌風險!」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指出,近期收治一名51歲婦女,因為發燒、咳嗽、身體疼痛住院,確診新冠肺炎,然而治療期間又感染「超級細菌」,先後檢出綠膿桿菌以及克雷伯氏肺炎菌(KP菌),一度出現敗血症、腎功能低下等,所幸經更換抗生素治療後,住院超過1個月才脫險。

邱政洵表示:「比起新冠病毒,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威脅更大。」就算沒有新冠疫情干擾,若此情形到了2025年仍未改善,預估全球每年盛行率,會有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死亡,將超越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總和;而台灣也估計每年有3.3萬人將因此喪命。

 

抗藥性細菌「6大黑名單」
邱政洵指出,抗藥性細菌有很多種,但其中要特別小心致病力較強的細菌,恐易引發高度的重症死亡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全球公認有「6大抗藥性細菌」未來恐面臨無藥可用,極需被優先重視: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腸內菌屬(Enterobacter species)
民眾如何防範抗藥性細菌?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表示,抗藥性問題持續惡化,未來連癌症治療也可能受到影響,未來包括化療、幹細胞移植治療等預後,都可能受到衝擊。若想要預防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威脅,建議醫療端及病患端,應共同努力落實「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則:

醫療院所方面:
落實環境清消SOP、管制細菌感染風險
醫師精準開立抗生素
病患及民眾方面:
以守護自身健康,預防感染、達成「無」抗生素用藥需求為優先
遵照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停藥,並積極與醫師討論用藥類型
提供疾病症狀清楚資訊,有利於醫師精準判斷用藥開立
出入公共場所、使用公共物品,勤乾洗手,建立良好衛教習慣
陳宜君特別提醒:「即使對抗同一種細菌,也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同一種抗生素,且抗藥性細菌其實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因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身上,可能帶有抗藥性細菌,出院後回到家中就有汙染環境風險,此時照護家人、免疫力低的長輩及幼童,都有可能感染抗藥性細菌,釀成抗藥性社區感染危機,呼籲每一個人皆應嚴加防範。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疫後超級細菌增!抗藥性問題「肺鏈」也有
歡迎加入[病不毒 空氣濾網]粉絲團

疫情 5+n,疫情 親子關係,冷氣濾網 空氣濾網,疫情 台灣,空氣濾網 品牌,空氣濾網 推薦,口罩 2024,口罩3D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疫情嚴峻 伊科11型再添2死1重症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7日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國內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疫情嚴峻,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伊科死亡、1例重症;今年累計已7例腸病毒重症(含5死)其中4死1重症為伊科病毒11型。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 疾管署籲堅壁清野避免接觸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今天在例行疫報表示,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為南部新生兒男嬰;並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均為10日記者會公布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因染伊科病毒11型併敗血症休克不幸過世。...

秋冬恐再一波新冠 羅一鈞:10月疫苗再開打「左流右肺」

▲疾管署預計10月會再開打流感和新冠肺炎疫苗。(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高峰期已過,衛福部今公布統計,新冠掉出113年最新10大死因。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上周就診人次還沒有完全統計完成,但預估會落在約6萬8千人左右,雖然已有下降趨勢,但降幅沒有很大,預估流行期會到8月初,另評估秋冬還會有一波新冠疫情,預計10月1日一樣會開打「左流右肺」的流感和新冠疫苗。 衛福部今公布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113年死亡人數20萬1,383人 ,...

新冠高風險族群 專家籲下修至50歲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高風險年齡應下修至五十到六十歲,以符合實際情況與鄰近國家作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管署十日公布新冠疫情統計,上周(六月一日至七日)新冠就診人次較前一周上升百分之九點三,增幅趨緩,但五十至六十四歲住院人次增加百分之五十一點一,顯示中高齡族群面臨新冠中重症風險。專家表示,從數據觀察及鄰近國家做法皆建議,新冠高風險年齡應下修至五十到六十歲,一旦染疫可接受公費篩治,降低重症與死亡率。 王復德:與病毒共存 言之過早...

新冠疫情達高峰! 台「病毒亂鬥」遲未有「多合一」快篩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上週有超過7萬人就醫,雖然較前一週增加9.3%,但增幅趨緩,疾管署評估,疫情應該已經達高峰,民眾仍要積極防疫。特別是近期包括流感、新冠、腺病毒等症狀都相同,很多人連續看好幾次醫生也沒好。網路上就有民眾分享,鄰近的香港或是澳洲都已經有多合一的快篩,希望能驗出來對症下藥,偏偏台灣目前在市場上還看不到,藥師直指案情不單純。 棉棒輕輕放入鼻腔,大多民眾都有使用快篩試劑經驗,但看看這款檢測試劑卡夾,不只能篩新冠病毒,還能同時篩A型流感B型流感,三合一一次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