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存活多久?依材質最長72小時

2021/01/04疫情新聞

(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的疫情日漸嚴峻,因為新冠病毒的傳播力和生存力都十分強,傳播率早已超越2003年盛行的傳染病,也就是簡稱SARS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日前,有報導關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修改疫情規則的訊息,「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Aerosol)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在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然而,目前這樣的理論可能有部分錯誤,以下將介紹新冠病毒在各種物品材質上的存活時間,並進一步說明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

 

新冠肺炎 疫情數據更新
國家: Taiwan
數據

797

確診

666

解除隔離

7

死亡
新冠肺炎疫情地圖

 

 

新冠病毒存活的時間

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日本橫濱港停靠了1個多月的「鑽石公主號」郵輪,在乘客下船後的17天,科學家在船上發現,殘留有新冠病毒的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通稱RNA),即病毒的遺傳物質,此發現讓很多人擔心,是否新冠病毒可以在人體以外,存活超過17天。對此,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流行病學教授莉亞·馬克斯(Julia Marcus)指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研究,這只代表該病毒是可被檢測出來的,但並不代表具有傳染效果。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免疫學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表示,病毒還需要其他多種元件,才能維持它繼續運作。所以如果體內只有某部分的病毒RNA,缺乏完整的病毒基因組,就無法製造病毒,也就是說,若體內只有部分的病毒RNA,就不代表會造成感染。

馬克斯教授表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銅(Copper)上存活長達4個小時,在紙板上可存活24小時,而在塑料和鋼鐵上,則長達72小時。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表面的病毒數量都會大幅減少,所以觸摸到病毒的感染風險,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

新冠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

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與飛沫傳播

1. 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這個名詞,也許大多數人都對它感到陌生,氣溶膠是一種極細小的顆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召集人張上淳教授,曾在3月28日的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氣溶膠的飛沫比一般咳嗽更細小,懸浮在空氣中更久,所以在同樣空間裡的傳染風險更高,所以現在給醫護人員的指引,都是盡量不要用會製造氣溶膠的措施。

而氣溶膠和空氣傳播不太一樣,張教授以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做為空氣傳播的例子,肺結核病人噴出的顆粒,會在空氣中懸浮更久,並經由如空調等路徑,傳染給未防護者,兩者還是有些不同的。

2. 飛沫傳播

通常呼吸道的傳染病,可以透過不同大小的飛沫傳播,當小滴顆粒的直徑> 5-10μm時,稱為飛沫(Droplets),當直徑小於5μm時,稱為飛沫核(Droplet nuclei)。根據目前的醫學證據,新冠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

3. 空氣傳播

在針對中國的確診案例中,目前尚未有證明空氣傳播的資料。空氣傳播不同於飛沫傳播,因為它通常是指直徑<5μm的飛沫核內存在著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保留很長一段時間。不過,WHO在3月29日的新聞稿中表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尤其是一些醫療過程,例如氣管插管、給予霧化呼吸治療、支氣管鏡檢查、抽痰等環境的空氣中,可能會產生氣溶膠,也如張教授在記者會解釋的,病毒可能會經由空氣中的懸浮氣溶膠微粒傳播。所以,WHO仍建議各國醫療人員或照護者,採取一些防護措施,例如戴N95口罩,以預防環境中的病毒以氣溶膠方式傳播感染。

根據WHO在3月29日發布的新聞稿,提到在氣溶膠顆粒中,發現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可達3小時,但是,官方並無表示「冠狀病毒可在空氣中存活8個小時,要求每個人在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這樣的說法。

新冠肺炎傳播的途徑

如上述所提,WHO強調目前研究的證據,新冠肺炎傳播的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染與接觸感染。

當與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或打噴嚏的人跟您的距離1公尺以內,而且您讓有黏膜(Mucosa)的部位如嘴巴、鼻子,或結膜(Conjunctiva)如眼睛等,處於暴露的狀況下,就可能遭飛沫傳染。或是與感染者直接接觸、間接接觸感染者所處或接觸過的環境的表面,或穿戴感染者身上的物品等也可能遭傳染。

新冠病毒傳染性強 切記勤洗手

岩崎明子教授表示,如果我們的手指上,只有一顆新冠病毒,就不太可能被感染,人體需要暴露在具有一定數量的病毒環境中,才會被感染。不過,新冠病毒算是傳染性很強的病毒,只需要10顆就會造成感染,而其他種類的病毒,可能需要數百萬顆。整體來說,接觸的病毒數量愈少,感染的可能性就愈低。

養成用肥皂勤洗手的習慣很重要,建議大家記住正確洗手的7口訣「內、外、夾、攻、大、立、腕」,並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在室內與人多的場所請戴口罩,做好防疫自我保護。

 

資料來源:https://helloyishi.com.tw/infectious-diseases/coronavirus/covid-19/how-long-can-coronavirus-survive-and-spread/#gref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農曆春節疫情大爆發? 醫示警:不只流感,假期恐有「6 種病毒」輪流肆虐

潮健康/呂佳恆 入冬氣溫驟降,病毒進入活躍期,根據疾管署資料(1 月 5 日至 1 月 11 日)顯示,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 13 萬 9 千餘人,創近 10 個流感季同期最高,且疫情仍持續攀升,預計 1 月下旬、農曆春節將達到高峰。全煜耳鼻喉科診所副院長林岱樓醫師指出,臨床上觀察流感患者約佔 20%,其中又以 A、B 型流感居多;而腺病毒、肺炎黴漿菌、hMPV 等感染源亦不容小覷。   新冠疫情後防護鬆懈 醫:流感病毒突破防線...

中日韓流感大爆發 醫:春節移動頻繁 國內感染人數將超越往年

中日韓流感大爆發 醫:春節移動頻繁 國內感染人數將超越往年 國內流感持續升溫,許多診所湧現排隊看診人潮,鄰近國家中國、日本、韓國的流感疫情也相當嚴峻。新光醫院感染科醫師黃建賢今天(20日)表示,農曆春節前國內疫情已高於往年,春節期間國內、外移動頻繁,預估將有更大一波疫情,呼籲民眾落實戴口罩、勤洗手。...

每4位新冠童就有1人「長新冠」 注意猛咳、發燒、胸痛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與國語日報聯合舉辦「秋冬病毒防疫特攻隊創意競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中)表示,孩童透過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比自然免疫更有效。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蔡明翰(右)。圖/林口長庚提供...

過年流感單周上看15萬人 春節防疫特別門診這裡看

類流感疫情持續升溫,衛福部疾管署公布,為兼顧民眾農曆春節期間傳染病就醫需求,及急重症醫療量能與品質,獎勵急救責任醫院於初一至初三開設傳染病特別門診,於157家醫院、開設1230診次。聯合報系資料照...

類流感疫情升溫!就診人次創近10年新高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流感疫情進入流行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4日表示,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9萬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疫情仍在升;新增10例死亡個案中,有南部10多歲男性,2度掛急診,仍因併發呼吸衰竭於第2次就醫當天過世。疾管署呼籲,目前仍預測流感疫情高峰將落在農曆春節前後,民眾盡快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