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到底能傳多遠?不同物體上能活多久?

2021年06月11日疫情新聞

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到底能用什麼方式傳播多遠?在不同的物體表面能夠存活多久?從新冠肺炎1年半前爆發以來,各種說法、傳言紛飛,根據少數確實針對新冠肺炎病毒所做的研究,病毒在口罩和塑膠上能夠存活最久。

事實上,國際間針對新冠肺炎病毒所做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還不多,很多「說法」都是根據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病毒研究推估,且眾說紛云,因為研究只要改變病毒滴度(viral titre),也就是病毒濃度,以及改變溫度濕度,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只要將病毒濃度大幅提高,就有可能在好幾天之後,還測得到病毒,問題是,現實生活裡,會有什麼情景碰到濃度高得異常的病毒殘留在生活中的物體表面?

新冠病毒最喜歡手術口罩和塑膠、不鏽鋼

到目前為止,刊登在權威國際期刊,同時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一共只有3項,不同的研究因為實驗的條件不同,結果也有所不同,本文根據這3項研究,綜合整理,解答新冠肺炎病毒到底能用什麼方式傳播多遠、在不同的物體表面能夠停留多久這兩項最受關注的問題。

首先,新冠肺炎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能夠存活多久,真正針對新冠肺炎的研究很少,大多根據SARS和MERS推估;惟被廣泛引用的研究,是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科學家Neeltje van Doremalen2020年4月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研究、香港公衛學院助理教授錢永康等學者2020年4月刊登在《刺胳針》上的論文,以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組成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

廣告

3項研究的溫度、病毒滴度和物體都有所不同,綜合這3項研究,新冠肺炎病毒最喜歡口罩、塑膠和不鏽鋼。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新冠病毒能傳多遠 取決於濕度和顆粒大小

至於新冠肺炎病毒到底透過哪些途徑、能傳播多遠,和這問題有關的變數有病毒顆粒大小和空氣中的濕度有關。

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社(The Royal Society Publishing)所出版的Journal of Royal Society Interface,在2021年1月6日出刊之174期中綜合多項研究指出,雖然有研究成功地將糞便中的病毒隔離,顯示新冠病毒能夠從消化道傳播,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力和案例證明民眾該小心新冠病毒透過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還是呼吸道,透過直徑大於5~10微米的飛沫或直徑小於5微米的氣溶膠,在不同的距離造成傳播感染。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社交距離1公尺夠嗎?

目前各國採行的1公尺社交距離,其實只對防止直接接觸到直徑大於5微米的病毒顆粒有用。但多項研究已經證實,直徑更小的病毒顆粒能夠傳播得更遠。直徑小於5微米的氣溶膠,單一帶病毒量比飛沫傳染來的少,但是傳播病毒的距離比飛沫傳播還遠;研究指出,大於5微米的飛沫主要通過上呼吸道(例如鼻子,喉嚨和口咽)感染,而小於5微米的氣溶膠因為可以以空氣媒介,因此攜帶病毒的小顆粒可以直接吸入下呼吸道,或隨著攜帶病毒的液體蒸發,重量變輕,它可以在空中傳播好幾十公尺,在空氣中漂浮,最後下沈附著至物體表面。

由於病毒傳播的距離、停留的時間取決於病毒濃度、溫濕度和空間是否擁擠及附著於的物體不同而不同,因此在社區感染人數眾多、病毒濃度高時,除了戴口罩、勤清潔消毒之外,最好的自我防護,還是以儘量不出門為宜。

 

資料來源:這裡

相關新聞

染病恐重症!發燒人數暴增40% 醫示警「3族群」一人中鏢全完蛋

正值流感季,門診、急診、病房爆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期無論是耳鼻喉科、家醫科診所,抑或是急診,都可以看到滿滿人潮,加上剛開學不久、口罩令解除,傳染速度相當可觀。小兒科醫師陳木榮也在臉書表示,最近發燒的大人、小孩特別多,而前陣子大部分都是A型流感,最近則不時會驗出B型流感,呼籲民眾施打疫苗。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也示警3族群應多加留意。 門診患者增加20至30%、發燒患者則暴增40%。(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莫德納XBB疫苗9/26開打 65歲以上長者優先

XBB疫苗確定下週開打,疾管署宣布,因應新冠病毒株演變,目前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防堵秋冬疫情再起,從9月26日起將分三階段開放民眾接種莫德納XBB疫苗,首波優先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 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XBB.1.5疫苗是1個新的疫苗,長者、65歲以上的民眾如果打了之後,對於抵抗這個傳染力還有併發症都有顯著的提高。」 疾管署表示,為提升長者免疫保護力,才會列為首波接種對象。10月2日起開放醫護人員接種,10月9日才開放給全民接種,提供給滿6個月以上兒童、青少年或成人,經醫師評估可接種1到2劑。...

新冠疫情持續下降!疾管署:每日新增40例 死亡 6

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前排左二)、高醫副院長羅傳堯(前排左三)、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前排右三)、高醫感染內科主任林俊祐(後排左一)、衛教大使王宇婕(前排右二)共邀民眾參與衛教巡迴展。(方金媛/大紀元)...

秋冬疫情升溫 醫籲:醫療負載需提前部署

醫師提醒,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免疫不足或低下者都屬於脆弱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建議先使用快篩檢測,並盡速就醫用藥治療。圖為疫情期間民眾至部立桃園醫院篩檢站進行快篩。(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全球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於今年8月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30歲男得流感!「2天變重症」住院一個月 全因1指數超標

流感疫情持續。(圖/TVBS資料畫面) 今年流感疫情持續,且6月至8月病例數仍處增加階段,公費流感疫苗預計10月份開打,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提醒,流感為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之一,醫院就曾收治有一名男性年僅30多歲,BMI值(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5,得到流感後才過2天就變成重症送急診,住院了一個多月才出院,就是A型流感所造成,提醒民眾要格外注意,呼籲符合公費資格者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