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病毒透過一個受污染的表面,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風險究竟有多少?一名美國教授發表在《刺胳針傳染病》上的文章指出,這種觸碰物質表面的傳播形式風險相對較低。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污染物的接觸傳播風險,是在人們的「手指」。
研究:物體表面有可能傳染病毒,但不顯著
黃軒指出,一篇由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學戈德曼(Emanuel Goldman)教授發表在《刺胳針傳染病》的評論文章指出,幾乎沒有證據支持COVID-19病毒會透過一個受污染的表面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而認為觸碰物質表面的傳播形式風險相對較低。
究竟有多低?美國塔夫茲大學環境工程師皮克琳(Amy Pickering)每周取樣麻州某鎮的門把與經過道路的按鈕;結果顯示,接觸表面受污染的風險小於「萬分之五」,比懸浮微粒傳染新冠病毒的估計值低。亦即,物體表面有可能傳染,但不顯著。
病毒顆粒是透過手指再轉移到人體
而美國疾管局也有聲明,「表面污染物可以引起COVID-19傳播」,但仍不是主要途徑,大多數傳染,源自感染者咳嗽、談話、呼吸等,散播出懸浮微粒。黃軒表示,不管環境的傳播高低,專家都有一個共識:大部分患者,病毒顆粒是從污染的物體表面,轉移到手指,從手指再轉移到顏面黏膜(鼻、口、眼睛),病毒就會在充滿很多ACE 2的人體,接受病毒感染下去。
黃軒強調,人們的「手指」才是污染物接觸傳播的好媒介。由於環境容易受污染,在疫情大流行時間,平常去的地方,接觸的物品,包括桌椅、電梯、門把,廁所、牆壁、垃圾桶(袋),還有戴上手套就以為安全;其實可以到處摸東摸西,也可能是在散播你已經沾到但看不到的病毒。所以,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擔心的就是手指摸到污染物,但你自己都不知道!
污染物就在你的手指上!研究:每小時不自覺摸臉23次
黃軒提到,人們即使戴著口罩,依然會一直摸眼睛。2015年,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分析,發現人類就是控制不了,會一直反覆觸摸自己的臉,平均每小時摸自己的臉不少於23次。
黃軒提醒,污染物就在你的手指頭上,要降低環境污染物傳播,民眾在離開任何地方後,一定要洗手,並減少公共介面接觸,不要好奇摸東摸西;更重要的是,避免無自覺的挖鼻孔,黃軒說,「戴囗罩就是阻止挖鼻孔,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