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1:00:00
「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可當肺癌年年爬上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後,癮君子們最擔心的,莫不是自己天天抽菸,抽到得可怕的肺癌。事實上,除了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阻塞),也是會奪走老菸槍生命的一大殺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預估,因呼吸道慢性發炎,導致呼氣氣流受阻,並降低氣體交換能力的肺阻塞,未來將僅次於心臟病、中風,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死因,已是40歲以上成人,必須特別注意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位於人體胸腔,左右各一的肺臟,總共有五葉,最重要的功能是攸關生命的呼吸。當鼻腔把空氣吸進人體後,會經由氣管、支氣管,到達肺泡,並在肺泡進行二氧化碳跟氧氣的交換,把二氧化碳呼出體外。同時,空氣中的氧氣會滲入血管,再由血液裡的紅血球,先送到心臟,再輸送到全身各器官組織供細胞使用。
罹患肺阻塞,肺臟的功能不好,使氣體交換能力下降,並不只是呼吸功能逐漸惡化,連帶人體的器官組織,也會一起遭殃。舉例來說:重度的肺阻塞患者,肌肉量變少,呈現明顯的病態性削瘦,且有全身的發炎反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較高,得到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機會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肺阻塞患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
但在台灣,肺阻塞卻是一個長期被低估嚴重度的慢性疾病。重度的肺阻塞患者,總在急診室、加護病房裡進進出出,每況愈下,連好好呼吸,都成奢求。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余忠仁教授說,「所有的肺阻塞患者,都一定有呼吸道的症狀,像是咳嗽、痰多、運動時會容易氣促、很喘等等。但這些症狀,或許,因為缺乏特異性,不易會讓人產生警戒心,民眾因此輕忽,不知求醫,導致罹病人數明顯被低估,無法早期確診,及早治療。」
余忠仁教授提醒,「抽菸是肺阻塞最常見,也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因此,強烈建議癮君子,在作例行健康檢查時,應安排肺功能檢查,配合口令作吸氣、吐氣、憋氣,來測量肺功能狀況,以便進一步了解是否罹患肺阻塞,並依肺功能與症狀的嚴重度,擬定治療策略,也請儘快接受戒菸諮詢,戒除菸癮。以免肺功能持續惡化,等到發現咳嗽不止、呼吸困難、感覺吸不到空氣,而必須靠吸純氧、呼吸器延長生命時,已難有挽回肺功能的可能性。」
一旦確診罹患肺阻塞,就要及早介入,並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有毅力地配合醫囑,運用長效的吸入性藥物來改善肺功能,減緩肺功能直線下滑的速度。有效防止肺功能急速惡化,是維持呼吸順暢,避免步入呼吸衰竭的重要關鍵。
余忠仁教授指出,「肺阻塞患者的病情會有急性惡化的過程,大部份因素是跟呼染道感染有關,像是鼻病毒、腺病毒、肺炎鏈球菌等等,一旦感染會引起肺功能急遽下滑,會發燒、咳嗽、喘不過氣來,不只生活品質變差,也可能需要掛急診,甚至住院。之後大約花上二個月的時間,肺功能才能逐漸復原。有很多患者的肺功能,甚至無法回到原來的基準點。平均而言,中度以上的肺阻塞患者,每三年約有二次的急性惡化,如何預防急性惡化是很重要的關鍵。」
建議肺阻塞患者每年施打流行性感冒疫苗,降低病毒感染的機會。而從過去的研究資料看來,肺炎鏈球菌感染會造成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跟大葉性肺炎,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減少細菌性肺炎的發生,可以有效降低肺阻塞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
余忠仁教授進一步表示,「如果肺阻塞患者罹患社區肺炎,住院的機會,就會比較高,而肺炎鏈球菌是社區性肺炎裡面最主要的細菌。因為抗生素的濫用,常面臨肺炎鏈球菌抗藥性的問題。由於肺炎鏈球菌是目前少數有疫苗,可作預防注射的細菌。如有機會可以預防,當然不應錯失良機,而過去的研究證實,廣泛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減少成人感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死亡率,整體而言是有幫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