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一直好不了?感染不同病毒可訓練免疫力,高風險族群當心小病變大病

2024/01/23疫情新聞

這一波類流感疫情中,不少民眾飽受「感冒感不完」之苦,症狀反覆發作,遲遲無法痊癒。專家表示,這是新冠疫情台灣防疫佳的後遺症,造成大眾體內缺乏抗體。

類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第2週(1/7~1/13)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2萬7,229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

而這波疫情中,不少人感冒症狀反覆出現,50多歲的俞太太去年10月中旬感染流感至今還沒完全好,每次覺得快好了又冒出新的症狀;謝小姐情況類似,一場感冒綿延2個月,近來更是咳嗽咳到肋骨痛。兩人都哀嚎「為什麼感冒拖這麼久都沒好?」

多種病毒細菌同時流行 被不同病毒感染才覺得感冒好不了

「這是因為太多種病毒跟細菌同時在流行,」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主治醫師顏慕庸指出,過去很少多種呼吸道病毒同時傳播,「所以你可能這個好了但又感染那個,就覺得怎麼一直感冒感不完。又或者例如黴漿菌等其他非病毒的感染,未經正確診斷與治療,而導致病程延長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所以不是感冒拖2、3個月好不了,而是身體反覆被不同病毒感染。」他說,類流感包括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多種病毒,這一波類流感疫情中,這些病毒在大家身邊一直出現,被感染就會引起呼吸道的症狀,才讓人覺得感冒都好不了。

「副流感病毒就有4型,有人可能反覆被不同型的病毒感染,或是病毒發生變異重組,造成另一次感染,所以民眾覺得感冒快好時又出現新症狀,其實是另一種病毒的感染。」黃高彬解釋。

依疾管署統計,最近4週疾管署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以腺病毒(40.1%)及流感病毒(38.7%)為多,其次為副流感病毒(11.1%),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病毒等持續於社區活動,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

為什麼會反覆被感染?因為「免疫負債」大暴發

很多人納悶「為什麼我會反覆被感染?我的抵抗力這麼差?」黃高彬說,通常人體被病毒感染後產生抗體,會有一段時間有保護力,然而新冠疫情期間,也就是2020年初到2023年初這3年多時間,國人非常遵從戴口罩的指令,阻絕了很多常見病毒的感染,導致體內沒有抗體;因此拿下口罩後,就很容易被感染,這也是去年年初防疫逐漸鬆綁、口罩解封後,全年幾乎是「流感年」的主要原因。

顏慕庸進一步指出,這是「免疫負債」大暴發的現象。新冠疫情前,大家對各種呼吸道病毒多多少少都有抗體,即使感染,身體的反應也不會太強烈,再度感染甚至沒感覺。新冠疫情讓大家口罩一戴3、4年,不但大人體內降低對一般病毒的保護力,疫情期間出生的新生兒及幼兒、學齡兒童也成了口罩世代,在口罩的保護下,沒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病毒或細菌訓練免疫系統。

「處於阻絕病毒細菌的環境好幾年,大家體內累積了很多免疫負債,」顏慕庸指出,像腺病毒疫情,醫界過去已知這個病毒斷續存在社區「但防疫封了3、4年,一旦整個開放後它就跟著也多出來了。」而且免疫負債不光是病毒而已,黴漿菌是典型例子,新冠疫情期間黴漿菌沒有跟人體互動免疫機會,解封後快速傳播,「過去沒有看過黴漿菌這樣大暴發的。」A型鏈球菌也需要注意,日本東京上個月還發布A型鏈球菌咽喉炎疫情警戒,「我們需要重新把這個階段免疫負債的空白填補起來。」

不斷被感染才能產生抵抗力 但免疫力低下族群應加強防護

怎麼填補?「就是把你的免疫力重新再操練一番。」顏慕庸說,人類的免疫機制複雜,其中記憶T細胞有重要功能,但新冠疫情期間,政府防疫專注防COVID-19,免疫系統主要靠打新冠疫苗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大概就處理這個問題而已,」其他微生物感染之記憶細胞沉寂良久,需要外來刺激重新喚醒及啟動它,怎麼做?就是類似目前社區多種病毒大流行之共存狀態,經暴露於各種病毒細菌後,自然讓免疫系統整個動起來,產生抗體及抵抗力,對一般免疫正常人,這類病毒感染多會自癒,且不會有後遺症。

黃高彬也說,現在不斷被不同病毒感染是很正常的現象,大家不用太擔心,而且藉由感染,人體製造抗體、累積抗體,之後身體就有對抗的能力。

不過,顏慕庸及黃高彬都提醒,「不會有後遺症」、「不必擔心」是針對一般健康族群而言,對高齡、長照、免疫功能不全、正在化療和放療的病患等特殊族群來說,小感染都可能變成重症,因此要特別小心,在密閉空間如電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務必戴口罩,接種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也很重要。

春節為疫情高峰 預防之道:避免群聚、內化防疫觀念

疾管署預測,今年春節前後,新冠與流感疫情將雙雙達高峰,民眾該如何預防?黃高彬提醒,除了人多之處戴口罩、勤洗手,「要特別注意聚餐造成的感染,這點常被忽略。」回溯新冠疫情中末期期間,因為防疫措施鬆綁,民眾恢復聚餐,一場聚餐常造成7成的人感染新冠。」時值歲末年終,親友聚餐、尾牙等大宴小酌不斷,黃高彬說,聚餐時大家情緒比較HIGH,講起話來口沫橫飛,而且在熱鬧的場合兩人若要交談,往往必須近距離交頭接耳才聽得到對方講話,「這就是病毒最佳傳染途徑,不可不慎。」

顏慕庸認為大家要內化戴口罩跟酒精洗手這兩種行為,「醫療體系宣導洗手都宣導幾十年了,要防病毒、細菌,口罩跟洗手都不可少,應內化防疫新生活的觀念,到有感染風險的場合落實實施。」但不是要大家口罩不離口,根本之道還是要把免疫力培養好,「吃飽、睡好、運動,天氣好時出去曬曬太陽。」自在過日常生活並鍛練免疫力,「新冠這場百年大疫帶來的影響深遠,教科書都可能改寫,人類也需要再學習。」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致死率恐達新冠20倍!WHO急發聲 憂曝「X疾病」襲捲警訊
歡迎加入[病不毒 空氣濾網]粉絲團

疫情 5+n,疫情 親子關係,冷氣濾網 空氣濾網,疫情 台灣,空氣濾網 品牌,空氣濾網 推薦,口罩 2023,口罩3D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新冠後麻疹疫情大爆發 醫示警:少做1事無法倖免

越南近日傳出大規模麻疹疫情,今年至今已逾3000人確診,5人死亡,嘉義市也出現一名去過越南旅遊的確診個案。醫師黃軒指出,麻疹病毒的傳染力比新冠還可怕,沒打疫苗的人幾乎無法倖免,但網路上卻傳接種麻疹疫苗恐導致自閉症等錯誤訊息,讓家長不敢帶孩子去打針,提醒民眾儘早接種麻疹疫苗,避免疫情擴大。...

上周類流感門急診仍破10萬人 死亡病例累積254例

圖為醫護人員為民眾施打流感疫苗 。(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原預估本周就要脫離流行的流感,卻還在流行!疾管署18日表示,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仍突破10萬人次,雖連續呈下降趨勢,但急診個案高居不下,還處流行期,尤其氣溫再度驟降,恐延長到三月底才會脫離流行,將評估是否持續擴大公費抗病毒藥物使用。 疾管署表示,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10萬8156人次,新增45例重症,15例死亡個案,死亡個案中有14例未接種疫苗,新增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A型H1N1為多。...

小心第二波流感 台大醫示警:4月防2病毒「手牽手」來襲

台大醫示警,小心4月第二波流感和新冠疫情同時升溫。圖為在醫院做新冠快篩的民眾。(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今年流感疫情仍處流行期,與往年相比顯得異常。疾管署統計,上週類流感就診人次衝破18萬,創十年來新高,重症死亡病例也最多。台大醫示警,今年第一波流感仍在流行,依照往年經驗,不排除會有第二波流感;加上新冠病毒新變種株LP.8.1蠢蠢欲動,要小心4月時,第二波流感和新冠疫情同時升溫。...

流感遲不降溫!黃立民示警有「第2波」延續到夏天:新冠變種恐一起來

▲黃立民認為本次流感遲不降溫,估還有第二波流行。(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流感疫情未歇。本次流感季有多位名人殞落,包含春節期間的大S徐熙媛,今再傳出高雄骨科名醫吳明峯近日在寒流來襲時猝逝。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今(14)日表示,本次流感與往年大不相同,疫情罕見的持續到2月都沒斷過,估計會延續到夏天,恐還有第二波流行。...

流感估下週脫離流行期 增購疫苗幾乎打完

圖為民眾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1日電)疾管署今天表示,流感、腹瀉疫情皆持續下降,其中流感上週門急診就診約11.1萬人次,預估最快下週脫離流行期。先前增購的10萬劑流感疫苗,已幾乎接種完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在例行疫報說明,流感疫情目前呈下降趨勢,其中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10.9%,低於流行閾值的11%,不過仍須再觀察1週,預估最快下週脫離流行期;腹瀉部分,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9%,不過個案數仍多,也仍為5年同期最高,須持續注意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