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一直透過電腦模擬病毒傳播方式,包括氣流與口沫的散佈模式,以擬定最佳防疫措施,一般我們以為近距離接觸感染者才會被傳染,但現在這個觀念受到挑戰。最新研究發現,空間扮演很重要的關鍵因素,若感染者在狹窄的走廊快速行走,會增加走在後面的人感染病毒的風險,尤其兒童感染的風險更高。
科學家使用電腦模擬技術了解諸如玻璃屏障、窗戶、空調和廁所等實體對氣流模式和病毒傳播的影響。但先前的模擬通常假定室內空間寬敞,並未考慮附近牆壁的影響,例如狹窄走廊可能存在的牆壁。
這項研究主要是針對不同形狀的空間行走個體後方的流動模式。結果發現,步行者咳嗽產生的飛沫在狹窄的走廊和開放空間擴散方式不同。主要出現兩種類型的擴散模式,在開放空間形成的液滴會附著於人體而在大範圍內分散,屬於附著模式,但是在狹窄走廊則會出現分離模式。
分離模式是當感染者一咳嗽,飛沫雲從移動的人身上脫離,並漂浮在那個人的後面,形成充滿病毒的漂浮氣泡。另一種附著模式是當感染者移動時,飛沫會像尾巴拖在感染者後面。對於第一種模式,咳嗽 5 秒後,液滴的濃度要比第二種模式高得多。
科學家說,如果一個人在走廊咳嗽,呼吸會排出飛沫,這些飛沫在身體周圍和後面傳播,拉長距離後就像船在水中行進時形成尾流。
兒童尤其容易受影響,原因是當飛沫噴出 2 公尺,成年人的嘴巴和腿部高度的飛沫少到可忽略不計,但腰部高度仍可見,對兒童來說,這種危險特別大,因為兩種模式下,飛沫都在地面上方盤旋,距離約是被感染者高度的一半,剛好是兒童嘴巴的高度。
這項研究模擬了載有病毒的液滴在空氣裡移動時,所處空間形狀的重要性。而研究針對的走廊隨處可見,旅館、辦公室、學校、醫院都有類似空間。科學家認為,這項發現挑戰了關於標準安全社交距離是否適合應用於狹窄走廊等地方,因為就算感染者在前面,走在後面一段距離的人也可能吸入病毒飛沫被感染。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0/12/16/corridor-has-higher-risk-to-spread-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