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日本,引發大家對肺炎的關注。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臨床上會遇到一些「快樂缺氧」的肺炎重症患者,表面上看似症狀不嚴重,卻是最嚴重的陷阱,其致命之處在於患者往往因自覺無恙而忽略就醫,一旦因隱形缺氧而出現意識模糊、嘴唇發紺時,已是重症肺炎最後階段的表現,恐在24~48小時奪命。
黃軒醫師在粉專發文說明,「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是嚴重肺炎的沉默殺手,其顛覆傳統對「缺氧必喘」的認知,猶如藏在笑容背後的呼吸危機。他透露,該現象常見於他的肺炎重症患者,血氧濃度明明已嚴重不足,卻未出現明顯呼吸困難的症狀,因延誤就醫的風險極高,「可能瞬間快速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黃軒表示,「快樂缺氧」並非醫學上的正式術語,而是臨床對「沉默性低血氧症」的通俗描述。他解釋,正常的血氧飽和度(SpO₂)應維持在95%以上,若低於92%即屬異常。然而,快樂缺氧的患者即使SpO₂降至70~80%(瀕臨危險值)仍可能行動自如、談笑如常。
黃軒接著說,此現象常見於重症如病毒性肺炎(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嚴重細菌性肺炎(肺炎鏈球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臨床的重症醫療上,他確實會遇到快樂缺氧的肺炎重症患者,其胸部X光表現或抽血報告惡化,但表面上看來症狀又不嚴重,導致患者與家屬經常錯過就診黃金時間。
▲因「隱形缺氧」的患者表面上看來症狀不嚴重,導致經常錯過就診黃金時間。(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提及「為何已嚴重缺氧,患者卻不自知」。黃軒提到原因有2個,其一為「代償機制掩蓋危機」,因人體在慢性缺氧時會啟動代償反應,如加快呼吸頻率、提高心跳速度以維持氧氣供應,但某些肺炎患者因肺部發炎區域神經受損,或中樞神經對缺氧反應遲鈍,未能觸發急促呼吸的求救訊號。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流感高峰新冠正流行 諾羅病毒相隔8年再起
歡迎加入[病不毒 空氣濾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