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二例社區BA.5!屬「家庭、職場群聚感染」 南部造船廠匡118人10人陽性

2022年07月26日疫情新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48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41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為62例及BA.5為354例;另累計9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分別為60多歲及50多歲男性(以下稱案A及案B)。案A為家庭群聚感染,於今(2022)年7月5日至機場接送2名德國入境家人返家檢疫。其中1名家人於機場採檢陽性確診(為7月18日公布之 Omicron BA.5境外移入個案),案A列接觸者PCR檢驗陰性,採0+7自主防疫。7月13日因確診家人基因定序為BA.5,經安排案A及另1名同行家人(兩人均無症狀)採檢均陽性,基因定序均為BA.5。目前3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案A相關接觸者共12人,10人檢驗陰性,2人陽性(Ct>35)但均為今年5月或6月曾確診個案。

 

 

案B為南部船廠人員,5月18日曾因接觸確診個案接觸者採檢確診,7月13日出現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症狀並快篩陽性,後續PCR檢驗亦陽性(Ct 17),基因定序為BA.5,為重複感染確診。接觸者匡列家人3人,1人陰性、2人陽性(Ct介於21-22),基因定序中。職場匡列118人,1人於國外、1人檢驗中;餘116人中,106人陰性、10人陽性,陽性人員8人為新確診個案(Ct介於23-36),2人為今年5月或7月中旬曾確診個案(Ct介於30-37),其中Ct ≤30共7例,基因定序中。本案初步研判為一起疑似家庭及職場群聚感染,尚待定序結果。指揮中心已請國際港埠主管機關要求相關業者加強落實登輪等作業之防護清消,並積極催種相關人員之第2次追加劑疫苗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8株Omicron BA.4及38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23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9日至7月16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德國及印度(各2例),泰國、日本、英國及荷蘭(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德國及泰國(5例),美國、日本及韓國(各4例),越南、法國及荷蘭(各3例),新加坡及英國(各2例)、菲律賓、義大利及巴西(各1例)移入。

指揮中心指出,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20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佔比約為54%,BA.4佔比約為11%。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迄今已至少100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並已於歐美多國及日本、韓國廣泛傳播,造成疫情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而於葡萄牙發現再次感染病例佔比亦有增加情形,鄰近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BA.5變異株本土疫情。

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資料來源

相關新聞

運動易喘體力衰退 童確診康復出現心律不整

再來關心新冠肺炎,雖然進入後疫情時代,但確診後的長新冠,仍然要多注意,尤其是兒童,常出現的症狀除了長期咳嗽、注意力不集中,有些甚至還會有心悸、心律不整。台中就有一名9歲孩子,確診康復之後,還是覺得胸悶胸痛,或是運動過後出現呼吸困難,就醫後才發現,是心律不整。 9歲的恩恩,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體力大不如前。 中國附醫中醫兒科主任 賴琬郁:「(恩恩)經常會覺得胸悶、胸痛,而且他只要稍微運動一下,他就會覺得心跳跳得很快,媽媽有時候幫他量,會發現心跳有時候是60下,有時候又會跳到120下,所以他很緊張。」...

今日新增9980例本土、42例死亡!確診康復半年後「肺部竟長出肺結節」,醫師示警3種人要小心

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期在臨床上發現,感染COVID-19半年後,肺部會產生新的肺結節。(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宣布有本土確診9980例,境外移入208例,總共10188例確診(包含42例死亡)。 確診後身體會完全康復嗎?除了副作用以外,身體還有什麼影響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於臉書發文透露,近期在臨床上發現,感染COVID-19半年後,肺部會產生新的肺結節,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

「長新冠」破百例!女染疫康復仍咳到沒朋友 醫警告7症狀應就醫

指揮中心8日表示,長新冠病例數破百,而Omicron後遺症症狀較為多元。(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新冠疫情延燒全台,至今已累積262萬人染疫,雖有99%的人皆屬輕症,但染疫後造成的「長新冠」後遺症卻引起各界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8日)指出,長新冠病例已達3位數,因此若染疫後出現胸痛、胸悶、喉嚨痛、頭痛、疲倦、腦霧、肌肉痠痛等症狀,要多加留意。  ...

長新冠不只咳嗽、記憶減退!醫警嚴重恐肺部纖維化「這些族群」當心

45歲陳女士過去有氣喘的病史,平常有登山、健走的運動習慣。去年底陳女士確診新冠肺炎,康復至今已超過1個月以上。雖然症狀已改善,但偶爾還會乾咳,且感覺體力虛弱,尚未恢復至確診前的狀態,於是至醫院就醫。後續根據診斷為後新冠病況,醫師針對其症狀進行藥物治療,如今已順利康復。 2成染疫民眾 康復後症狀持續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超過3年,雖然現在各國逐步解封,但全球染疫人數依舊持續攀升。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庭嘉說明,感染新冠肺炎後,經過前面4週的急性期,大部份成人會從新冠肺炎的症狀中痊癒。 延伸閱讀:...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