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COVID-19嗎? 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帶你瞭解新冠病毒與防疫

2021年08月23日相關消息

認識病毒與細菌

綜觀歷史演進歷程,人類每個時期都會有大規模的疫情爆發,造成大量的傳染與死亡人數,從中古時期的黑死病、到近代的麻疹、霍亂、流行性感冒、伊波拉病毒、SARS和MERS,以及如今我們正面臨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

在這些人類面臨生病死亡的疾病中,你知道哪些是病毒哪些是細菌嗎?他們的尺寸大小或傳播途徑有何不同嗎?

以下我們針對上述的疾病做詳細的區分 :

疾病名稱 致病原 病毒 細菌
黑死病 鼠疫桿菌 O
麻疹 麻疹病毒 O
霍亂 霍亂弧菌 O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 O
SARS 冠狀病毒 O
MERS 冠狀病毒 O
COVID-19新冠病毒 冠狀病毒 O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細菌與病毒的差異我們可以依據以下的方式判別 :

一、大小:兩者差異非常大,病菌是病毒的一千倍大。一般病菌肉眼看不到,必須使用顯微鏡才看得到它們,而病毒比細菌小更多,必須要使用到電子顯微鏡才可以看到。

(圖片來源: 邱皇琛老師 國中奈米 K-12 融入式課程教材。如有侵權,通知後下架圖片。)

二、兩者構造不同:細菌具有基本的生物構造,而病毒的構造則是最簡單的寄生性生物體,它只有一個基因,就是遺傳物質,其外再包覆一層物質,通常是蛋白質,也因為它構造極簡化,也無法自行繁衍,這就是為什麼它要傳染到人體中或其它生物體中,甚至可以傳染給細菌,仰賴其他物質提供所需物質以繁殖後代。

三、病毒與細菌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細菌有藥物可以對付,那就是抗生素。雖然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有些細菌已經產生抗藥性,但至少目前抗生素的種類非常多,所以大部分的細菌引發的疾病都可以用抗生素來治療。而病毒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COVID-19與SARS、MERS的比較

三者同為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經過追蹤研究後發現感染源頭同為蝙蝠,中間經由不同動物當傳播媒介到人類群體造成大流行。

(圖片來源: 施信如-COVID-19(武漢肺炎)之病毒學解析。如有侵權,通知後下架圖片。)

雖然同為冠狀病毒的疾病,但因為病毒個體差異化而呈現的症狀也不盡相同,COVID-19與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途徑皆為飛沫傳染,但造成此次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在於SARS傳播時宿主會伴隨發燒症狀,而新冠肺炎並沒有伴隨特殊症狀才具有傳染力。

新型冠狀病毒 MERS-CoV SARS
流行地區 全世界 主要集中於沙烏地阿拉伯、大公國、
卡達等中東地區
主要集中於中國東南地區
致病原 新型冠狀病毒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SARS病毒(冠狀病毒)
傳染途徑 飛沫傳染
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
飛沫傳染
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
飛沫傳染(主要)
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
潛伏期 約為7~14天 2~14天 2~7天,最長可達10天
症狀 發燒、咳嗽、呼吸急促、流鼻水、
味覺嗅覺異常、腹瀉…持續出現
新的症狀
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
其他症狀如腎衰竭、心包膜炎、
心血管瀰漫性凝結。
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
其他症狀如頭痛、肌肉痠痛、
倦怠或腹瀉。
預防方式 養成良好習慣,勤洗手、戴口罩
及打噴嚏或咳嗽要掩口鼻。
避免前往流行地區農場、接觸駱駝
或生飲駱駝等動物奶。
養成良好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及
打噴嚏或咳嗽要掩口鼻。
(資料來源:疾管署。)

新冠病毒這麼小,不會穿過口罩嗎?

疫情爆發的當下,每天大家都戴口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並保持適合的社交距離,但你有想過口罩為什麼擋得住病毒嗎?
前面提到病毒與細菌的尺寸大小相差1000倍,病毒小至需要使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看到。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新冠病毒的直徑大約是120nm,大家一定會想,這麼小的病毒真的不會直接穿過我們口罩嗎?

(圖為Phenom Pharos場發射電子顯微鏡所拍攝的口罩纖維孔徑分析。)

如果以病毒個體來說,口罩是無法擋住的。
但,新冠病毒需經由飛(口)沫傳染,而飛沫顆粒的大小約在5微米左右,依照上圖使用Phenom Pharos場發電子顯微鏡所拍攝的口罩纖維孔徑來說是可以有效阻擋的,當然醫用口罩等級以上的材質除了孔徑密度小,纖維本身還具備其他攔截機制,可參考前一篇: 口罩知多少?從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中了解防護力
所以日常正確穿戴口罩是可以有效預防飛沫傳染,在這段期間請大家外出還是要穿戴好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

資料來源:這裡
(若有侵權,通知後下架圖片)

相關新聞

染病恐重症!發燒人數暴增40% 醫示警「3族群」一人中鏢全完蛋

正值流感季,門診、急診、病房爆滿。(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期無論是耳鼻喉科、家醫科診所,抑或是急診,都可以看到滿滿人潮,加上剛開學不久、口罩令解除,傳染速度相當可觀。小兒科醫師陳木榮也在臉書表示,最近發燒的大人、小孩特別多,而前陣子大部分都是A型流感,最近則不時會驗出B型流感,呼籲民眾施打疫苗。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也示警3族群應多加留意。 門診患者增加20至30%、發燒患者則暴增40%。(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莫德納XBB疫苗9/26開打 65歲以上長者優先

XBB疫苗確定下週開打,疾管署宣布,因應新冠病毒株演變,目前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防堵秋冬疫情再起,從9月26日起將分三階段開放民眾接種莫德納XBB疫苗,首波優先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 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XBB.1.5疫苗是1個新的疫苗,長者、65歲以上的民眾如果打了之後,對於抵抗這個傳染力還有併發症都有顯著的提高。」 疾管署表示,為提升長者免疫保護力,才會列為首波接種對象。10月2日起開放醫護人員接種,10月9日才開放給全民接種,提供給滿6個月以上兒童、青少年或成人,經醫師評估可接種1到2劑。...

新冠疫情持續下降!疾管署:每日新增40例 死亡 6

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前排左二)、高醫副院長羅傳堯(前排左三)、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前排右三)、高醫感染內科主任林俊祐(後排左一)、衛教大使王宇婕(前排右二)共邀民眾參與衛教巡迴展。(方金媛/大紀元)...

秋冬疫情升溫 醫籲:醫療負載需提前部署

醫師提醒,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免疫不足或低下者都屬於脆弱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建議先使用快篩檢測,並盡速就醫用藥治療。圖為疫情期間民眾至部立桃園醫院篩檢站進行快篩。(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全球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於今年8月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30歲男得流感!「2天變重症」住院一個月 全因1指數超標

流感疫情持續。(圖/TVBS資料畫面) 今年流感疫情持續,且6月至8月病例數仍處增加階段,公費流感疫苗預計10月份開打,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提醒,流感為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之一,醫院就曾收治有一名男性年僅30多歲,BMI值(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5,得到流感後才過2天就變成重症送急診,住院了一個多月才出院,就是A型流感所造成,提醒民眾要格外注意,呼籲符合公費資格者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