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核查: 打了疫苗仍被感染 意味著什麼?

2021年11月1日疫情新聞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養老院疫苗接種突破病例:15人染疫,2人死亡”:此類轟動新聞讓很多人不安、驚恐。新冠疫苗接種是否的確不如最初設想的那麼有效?

疫苗接種突破現象是指:盡管已完全接種、仍出現感染COVID-19新冠症狀並患病。接種疫苗仍被感染但無症狀者,不在此列。

疫苗突破病例說明接種失敗?

不是。社交網絡上經常出現的關於疫苗突破病例證明接種失敗或疫苗無效的說法是錯誤的。但如果說,目前尚無可提供100%防感染的新冠疫苗,則是正確的。

根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計算結果,過去9個月,18-59歲年齡段的疫苗接種有效保護率為83%;60歲以上的為82%;重症保護率則分別為 95% 和 93%。

疫苗接種保護率也受時間因素影響。德國免疫學學會 (DGfI) 主席法爾克(Christine Falk)在接受采訪時解釋說,德國國內,尚無人接種疫苗超過1年,因此,還難確認,疫苗保護作用能維持多久,但現已知道,抗體水平在6到9個月後會有所下降。

法爾克教授強調,”假如沒有 Delta變異毒株,那我也不會擔心,Delta 變體比以前的變體更具傳染性。”她表示,”如果通過接種針對刺突蛋白抗原的疫苗所建立的免疫防御不再堅固如一,病毒便能突破這道防線,進入細胞並引發鼻咽部感染。”在漢諾威醫學院移植免疫學研究所任教的這位免疫學家解釋說,”這就是所謂的疫苗突破病例”。

但即使感染保護效果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下降,但對重症的保護依舊存在。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0月7日發表的最新一期每周報告,2月1日以來,在德國確定的67661 起可能的疫苗突破病例中,只有0.56%必須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病人死亡率為1.06%。作為比較:該研究所估計,德國在尚無疫苗可供接種的第一波感染期間,染疫致死率–即所有COVID新冠患者死亡率–約為6.2%。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報告還指出:”722例因疫苗突破而死亡的患者中,年齡在80歲以上者佔75%。它顯示,該年齡段人群死亡風險普遍較高–無論疫苗有效性如何。”

突破感染數量增加了嗎?

是的。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在9月27日至10月3日這一周,德國18至 59歲年齡段人群中,出現8224次疫苗突破病例。若把從疫苗接種運動開始以來的整個時期考慮在內,該年齡段有症狀新冠病例中疑似疫苗突破比例為7.2%。但如果僅看10月3日之前4星期情況,則該比例要高得多,為28.4%。自年初以來,重症監護病房中該年齡段接種疫苗的患者比例為2.2%,10月3日前4星期的比例平均為7.7%。

60歲以上年齡段人群中也顯示增加:自疫苗接種運動啟動以來,有症狀的新冠染疫者中疫苗突破的比例為10.1%;10月3日前的4星期發生7015次疫苗突破病例,佔有症狀病例的52.6%;年初以來,必須在重症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60歲以上已接種疫苗的患者比例為6%,10月3日之前的4星期內則為24.1%。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在這份每周報告中指出,出現疫苗突破病例數量增加這一現象可以預料,”因為,接種者數量增加,而新冠目前重新又加大擴散,增加了完全接種者同病毒接觸的可能性。”

未接種疫苗者是否應當對疫苗突破病例負責?

不然。但他們的行為對瘟疫大流行及對各自國家衛生系統的負擔產生嚴重影響。免疫學家法爾克指出,”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這期每周報告,眼下住院人數的增加幾乎都發生在6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群體中。……極少數必須送醫救治者也大都來自60 歲以上群體。”

假如秋季感染人數上升,則將主要涉及未接種疫苗者。不過,法爾克教授警告說,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再度染疫,”因為,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增加。”

疫苗保護效力在多大程度上隨時間推移減少?

疫苗接種保護不會在所有人身上都發生同樣變化,導致疫苗接種保護效力下降的原因有多種。其中重要的有:年齡、既往疾病、疫苗接種間隔以及疫苗本身。

特別是在年紀大些的或高齡人中,以及癌症或做過移植手術的患者中,疫苗接種保護效力的下降明顯快於其他人群。

因此, 10月7日,德國常設疫苗接種委員會(Stiko)建議施打第三針,強化70歲以上老人的免疫保護。該委員會建議,也向醫療、護理機構工作人員提供第三次疫苗接種。

在以色列,已有超過一百萬人第三次接種。

第一次和第二次疫苗接種之間的間隔時間也會影響疫苗效力。以色列國內,大多數人接種了輝瑞疫苗,兩次接種之間的間隔期是21天。

就此,免疫學家法爾克指出,輝瑞疫苗間隔42天施打的記憶效果強於21天:”第二次接種對發展免疫記憶非常重要。保護功能基於這種記憶。間隔越長效果越好。”她表示,輝瑞疫苗兩次接種的間隔期應是6星期而不是3星期,阿斯利康疫苗應是12周而非6周。

也因此,她對批准使用只需接種一次的強生疫苗持批評態度。她指出, “用於申請的研究均以野生型病毒完成。但其後才出現 alpha,接著是 delta 變體。因此,並非所有在人體內形成的抗體也都能識別出delta。

資料來源:這裡

相關新聞

清冠一號不只治新冠 對流感、肺炎黴漿菌也有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揮重要功效的「台灣清冠一號」,緊急使用授權(EUA)將於明(2024)年6月到期,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今(11/30)日透露,目前已有一家藥廠完成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在明年EUA到期後,至少會有一間藥廠取得正式藥證。 中醫師公會30日召開「清冠一號對類流感疾病應用」記者會,會中以清冠一號在科學研究下的實證,證實除了對新冠之外,對於目前中國流行中的7種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鼻病毒、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都有顯著的效果。...

黴漿菌襲台 小兒科湧病患 國中師狂咳四月續低燒中標

大陸黴漿菌疫情攀升,台灣也不可輕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大陸黴漿菌呼吸道疫情急速攀升!時序進入冬季,不少病毒接續而來,包括:新冠、流感與黴漿菌等呼吸道病原。其中大陸近期染上黴漿菌呼吸道病例持續飆升,台灣不得不嚴陣以待,小兒科醫師證實近期院內收治了不少黴漿菌病患,不僅狂咳還等到後續才快篩出此病症。另疾管署前天(26日)呼籲診所醫院應實施「TOCC」機制,同時更提升了機場篩檢機制,呼籲民眾應主動通報病情、切勿隱瞞。 小兒科醫師證實近期黴漿菌患者有增多趨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內地流感疫情升溫 青壯年群組以新冠等呼吸道病原為主

【on.cc東網專訊】中港恢復通關後,港人北上消費成為常態。不過,國家衞生健康委周日(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說明內地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情況。監測顯示近期以流感為主,另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分析認為近期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會上指出,不同年齡層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亦有所不同。...

流感流行期 醫點名3種人容易感冒 一年病7、8次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疾管署最新預測,新冠疫情高峰將延遲至明年1月,另流感也持續在流行期,家醫科醫師指出,一般人一年感冒約3、4次,有些免疫功能較差者則多達7、8次,並點名「3種人」為易感冒體質。 一般人一年感冒約3、4次,有些免疫功能較差者則多達7、8次,點名「3種人」為易感冒體質。(圖/pexels)...

關於我們

台云環科有限公司

電話:+886-4-22257222
總部:台灣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28號2樓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