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再度嚴峻,民眾對當局仇恨值升高,專家:可能造成第二次天安門事件!

2022/12/08疫情新聞

2022年11月,中國鄭州富士康工人與廠方、警察爆發衝突。(AP)

中國疫情再度升溫,中國國家衛健委11月24日通報本土新增病例突破3萬大關,使得「防疫優化20條」措施發布後,看似原本有意稍加放寬的管控措施頓時又變得收緊起來。有專家表示,中國如果再繼續堅持清零下去,可能會導致民眾對政府的仇恨值升高,釀成群眾運動,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共可能會祭出比清零還要嚴厲的手段去壓制民眾的憤怒,來讓清零政策退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對民眾的控制仍很有效,大規模群眾運動發生的機率不高,中共在等待一個契機,等病毒傳播力降低以及新的治療手段出現,再給動態清零一個美好的包裝,體面轉身「下台階」。

單日新增突破3萬大關

就在中國政府發布「防疫優化20條」的十天後,中國疫情突然變得嚴峻起來,單日新增病例連續突破2萬例,到11月24日中國國家衛健委的通報更是突破3萬大關,其中廣東單日新增病例就近逼1萬例,重慶7800多例,北京約1600例,四川也有1000多例,使得看似要稍微放寬的防疫政策,又令地方政府不敢放鬆,反而變相收緊。

廣州雖然沒有封城,但全市11個行政區都實施不同程度的社會面防控措施,嚴格限制人員流動,非必要不外出,全區地鐵、公交全時段暫停服務,並搶建方艙醫院。

重慶市也加快方艙醫院建設,其中悅來、南坪、璧山三地方艙醫院已交付使用,可提供約1.7萬張床位,待迎龍和寸灘方艙醫院建成後,將可再增加4.3萬張床位。

北京連續三天新增確診數破千,在11月19日和20日接連兩天通報1例與2例的死亡病例,24日也通報了一例死亡案例。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21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北京當前疫情呈現快速上升態勢,面臨疫情發生以來最複雜最嚴峻的防控形勢,處於最關鍵最吃緊的時刻。北京防疫單位宣布,自22日起,對所有進返京人員實行落地3天3檢,結果未出前居家不外出,24日起進入公共場所查驗48小時內核酸證明。從網友發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北京最熱鬧的朝陽區,現在街上已經空無一人。

上海市政府也宣布新規,自11月24日起,所有抵達上海未滿5天者,禁止進入包括餐廳、百貨公司、超市賣場、美容院、室內健身房等公共場所。

河南宣布要用5天時間打一場「拔點清面」攻堅戰,市民非必要不外出。網絡盛傳河南25日起又要封城,鄭州市官方微博「鄭州發布」的小編未證實也未否認,只說「我們再等2天」;鄭州晚報小編回應網友詢問時稱,「小編這兩天也囤點兒菜去」。

雖然中國如臨大敵,但以其14億人口來說,其確診數字跟其他國家相比仍低的不成比例。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感染數字少得令人懷疑其真實性,中國的實際確診數至少是表面看到的數十倍。越來越多的確診案例也顯示中國距離清零目標越來越遠,而且政府兩三年來的強力防控也造成了一些民間反彈浪潮。

仇恨值升高

11月中旬,廣州海珠區出現了大規模反抗防疫政策的行為。抗議者逃離強制封鎖,推倒沿街的路障和圍封,與警方發生衝突,並高呼「不要再測試了」和「解封」的口號。10月底,西藏首府拉薩也出現罕見的大規模抗議。網上分享的多個視頻片段顯示,數百人在示威現場與警方發生衝突。

台灣中華兩岸戰略研究協會籌備處發起人暨執行長、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李華球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長時間的清零政策已經導致民眾對政府的「仇恨值」升高,一個多月前的北京四通橋事件掛出反習近平標語就是一個警訊。

他認為,中國的嚴格清零政策很難再繼續下去,因為釀成重大群眾運動的可能性很高,而這也是中共最擔心的,因為共產黨就是靠群眾運動起家,所以它深知如果人民對疫情的不滿從點到線到面連動發展成大規模群眾暴力運動,將會很難控制,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防疫優化20條」的放寬舉動出現的原因。

群眾運動造成第二次天安門事件?

李華球表示,與此同時,國際間也給習近平很多的壓力,包括經濟、軍事還有外交上的壓力,再加上國內疫情的憂患和中共二十大後剛才要進行一些人事佈局與運作,習近平正處在一個內外交迫的情況,若此時國內發生重大事件,中共會如何應處,令他頗感擔憂。

李華球說:「那麼我擔心的是什麼?我擔心有可能如果釀大的話,造成第二次的天安門事件,那是不得了的事,但是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會不會這樣,但是也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不會這樣。」

李華球表示,他更擔心的是,為了弭平社會重大維安事件,中共可能會祭出另外一個比清零更嚴厲的政策,假定真的爆發群眾運動且事態不斷擴大的話,就可能會逼得習近平不得不出動武警或軍隊來擺平。他並提出兩個可能發生的時間點,而且距離現在都不遠。

李華球說:「這個時間點不會太久,如果群眾運動持續嚴重、控制不住的話,我認為在一個月之內是有可能出動武警或者是軍隊,那這個時間點就變成不是今年底的話、就是明年農曆春節之前,這是第一個時間點。」

他說,第二個時間點是在明年3月中共召開全國人大跟政協兩個年度重大會議的前、中、後時,因為中共不能讓這些重大群眾運動釀成維安事件,影響到社會內部安定跟國際形象。

也有人支持清零

不過,香港資深媒體人紀碩鳴有不同看法。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雖然中國過度防疫影響到人民生活並造成經濟衰退,也產生了很多「次生災害」,民怨上升是事實,但這種怨氣要達到群眾運動、共同奮力反抗的程度還有段距離,因為中國人民目前的怨氣還是在自己的生活本身,遠遠沒有達到對制度和體制的反思,加上也並非所有中國人都有怨氣,也有不少人是支持政府清零的。

紀碩鳴說:「他是一個什麼情況,就是大火沒燒到自己身上,他不會想到需要去滅火,就是有不少人還在維護著這個體制、這個過度防疫的一種狀況,因為他自己還沒有變成直接的受害者。」

紀碩鳴並表示,四通橋事件仍屬個別事件,「星星之火難以燎原」,中共當局的管控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只要有一些個別事件出現,它很快就可以將之控制與撲滅,所以不太可能形成群眾運動,政府也不會改變清零方針。

紀碩鳴表示,在疫情之初,清零政策曾在中國獲得一些成效,所以中國一直認為自己比西方有制度上的優越性。但隨著病毒的變化,疫情也出現了變化,但中國還是死守原先的防控措施不變,就好像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靠著死記硬背成為優等生,但到了初中和高中還是用小學一年級的方法讀書,以為這套學習方式可靠、見效。

輸不起的包袱

他說:「結果呢,疫情變了,病毒變了,你防疫方式不變,這一套就不靈了。那麼時至今日,我認為中國防疫到了一個騎虎難下之境,就中國的防疫由於摻雜了政治因素,成為了輸不起的包袱,我不認為清零政策短期內會改變,因為動態清零是聖旨,不能輕易放下。」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11月21日發表評論稱,當前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範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要堅持「不動搖、不走樣」。評論還說,中國的防疫政策經得起歷史檢驗並且科學有效,「是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必須毫不動搖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其個人微博發文表示,一些人所要的那種「放開」至少在今冬明春是不可能的,現在需要認真探討的是怎麼把20條落實好,盡最大可能不因這種落實而導致疫情的嚴重擴散。

紀碩鳴說:「我覺得中國是在賭運氣,它想等傳播力降低、先進的治療方案出現,這樣可以給動態清零一個美好的包裝,它找到體面轉身的台階,譬如開一個動態清零的慶功會,歷史也就翻過去了。但是運氣是不是會這麼好?畢竟病毒是看不見的,你要動態清零,它也是在動態變化當中,所以這個時間要拖多久,誰也不知道。」

制度性災難

澳洲雪梨科技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馮崇義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如果不是由習近平這樣的一位獨裁者,或者是共產黨這樣的一個獨裁政黨掌權,會非常順理成章地接受世界上「與病毒共存」的路,去應對新冠疫情,Omicron有自己的周期,不需要用對民眾傷害那麼大的方式和代價去換取清零。(相關報導:3次獨立公投後難題仍在!前澳洲外交官:法國面臨新喀里多尼亞大問題更多文章

馮崇義說:「但是現在中國可悲的地方就是,它只要這個政權存在,只要習近平還在位,他就不會宣布說他搞錯了,因為他現在一直講,他所做的所有東西都是英明的決策,而且體現出他的制度的優越性,我們叫極權主義效率,所以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一種制度性的災難。」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逾1.5萬例、53死!30多歲男無慢病、打滿3劑,嘔吐不適隔日猝死確診
歡迎加入[病不毒 空氣濾網]粉絲團

相關新聞

炎夏抗疫,輕鬆給力

立即加入官方LINE@參加濾網免費送活動    活動日期:8/1~9/30,可獲得1盒空氣濾網價值599元,3000盒送完為止 本公司保有活動最終解釋之權利   家庭時光: 炎熱的酷夏來臨,一家人待在客廳裡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病不毒默默地工作著,過濾著空氣中的細菌和灰塵,並散發出淡淡的清新氣息,讓每個呼吸都變得更加安心。 書臥守護: 書房臥房裡還有一位靜靜的魔法師—亮白色方形的空氣濾網。悠閒的午後,它都不知疲倦地吸納PM2.5與異味,為親人提供了一個隱形的防護罩,讓這個家瞬間享有純淨恬逸的呼吸環境。 幸福溫馨:...

抑菌抗病毒 一步到位

桃園市第二次再度曝發防疫旅館的群聚感染,陳時中部長研判可能是中央空調惹的禍,領有空氣品質証照的黃致傑指出,十之八九是病毒藏在通風管路中,旅館的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也用酒精到處消毒了,但是却忽略了空氣的消毒;而市面上的空氣濾網都只有阻隔細菌的功能,連口罩都不能阻擋病毒,唯有「病不毒空氣濾網」,物理性的直接消毒殺菌,還得到了台灣第一家國際ISO18184的抗病毒濾網驗証確效。...

疫情新聞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疫情嚴峻 伊科11型再添2死1重症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7日電)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表示,國內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疫情嚴峻,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伊科死亡、1例重症;今年累計已7例腸病毒重症(含5死)其中4死1重症為伊科病毒11型。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嚴峻 疾管署籲堅壁清野避免接觸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今天在例行疫報表示,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為南部新生兒男嬰;並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均為10日記者會公布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因染伊科病毒11型併敗血症休克不幸過世。...

秋冬恐再一波新冠 羅一鈞:10月疫苗再開打「左流右肺」

▲疾管署預計10月會再開打流感和新冠肺炎疫苗。(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高峰期已過,衛福部今公布統計,新冠掉出113年最新10大死因。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上周就診人次還沒有完全統計完成,但預估會落在約6萬8千人左右,雖然已有下降趨勢,但降幅沒有很大,預估流行期會到8月初,另評估秋冬還會有一波新冠疫情,預計10月1日一樣會開打「左流右肺」的流感和新冠疫苗。 衛福部今公布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113年死亡人數20萬1,383人 ,...

新冠高風險族群 專家籲下修至50歲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高風險年齡應下修至五十到六十歲,以符合實際情況與鄰近國家作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疾管署十日公布新冠疫情統計,上周(六月一日至七日)新冠就診人次較前一周上升百分之九點三,增幅趨緩,但五十至六十四歲住院人次增加百分之五十一點一,顯示中高齡族群面臨新冠中重症風險。專家表示,從數據觀察及鄰近國家做法皆建議,新冠高風險年齡應下修至五十到六十歲,一旦染疫可接受公費篩治,降低重症與死亡率。 王復德:與病毒共存 言之過早...

新冠疫情達高峰! 台「病毒亂鬥」遲未有「多合一」快篩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上週有超過7萬人就醫,雖然較前一週增加9.3%,但增幅趨緩,疾管署評估,疫情應該已經達高峰,民眾仍要積極防疫。特別是近期包括流感、新冠、腺病毒等症狀都相同,很多人連續看好幾次醫生也沒好。網路上就有民眾分享,鄰近的香港或是澳洲都已經有多合一的快篩,希望能驗出來對症下藥,偏偏台灣目前在市場上還看不到,藥師直指案情不單純。 棉棒輕輕放入鼻腔,大多民眾都有使用快篩試劑經驗,但看看這款檢測試劑卡夾,不只能篩新冠病毒,還能同時篩A型流感B型流感,三合一一次搞定。...